当前位置: 首页> 甘肃> 院校

甘肃农大2022级研究生开学第一课:共话国家粮食安全与作物育种新技术

致敬耕耘,礼赞收获。近日,甘肃农业大学“研在甘农——闻道”线上名师大讲堂“乡村振兴专题”云端连线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学校农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化俊教授,就“打好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题向600余名2022级新入学的研究生做了分享交流。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如何克服疫情影响给春耕备耕和田间管理带来的挑战”……两个多小时的报告,王化俊教授与师生共同识“五谷”、事“稼穑”,全面分析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团队扎根陇原,为西北小麦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一是盐碱地蜕变丰收田。团队首次提出利用盐生草改良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思路,利用盐生草富集盐分的特性,实现了除盐拔碱、盐田分离。探索出西北旱区盐碱地种植盐生草的适宜方法,开创了甘肃本土盐生植物开发利用先河,填补了利用盐生草开展盐碱化土壤修复的研究空白;二是竭力增加小麦单产。团队自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小麦育种工作,先后育成“甘春”系列小麦品种28个,啤酒大麦品种2个。三是技术帮扶照亮致富路。作为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王化俊教授自2011年带领团队师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示范推广粮草双高青稞栽培技术,通过十余年努力,不仅使青稞产量大幅提升,还提供了充足饲草料,促进了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让当地农牧民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了以往“重数量、轻质量,重存栏、轻效益”的养殖观念,有效统筹黄河上游养殖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提高了经济生态效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听完报告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要富强,农业必须强起来!科技是助推农业生产向高效、生态、多样化发展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农科研究生,要坚持用头脑和双手不懈耕作,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在芳华待灼时提升本领,在从容自信中做有用人才,在时代洪流中勇毅前行,努力在希望的田野上孕育新的丰收,绘就美好“丰”景。(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