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广东> 小学

广州老年教育火爆, “僧多粥少”何解? 数字化教学扩大优质资源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

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抢位”入学的现象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在广州,政府主办的老年大学收费低廉,质量有保证,深受老年人的欢迎。过往采取现场报名的形式,报名点早早就排长队,如今采取网上报名的形式,“抢位”同样激烈。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贯穿整个21世纪的一个基本国情。发展老年教育成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大举措,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目前,广州的老年教育现状如何?疫情背景下老年人是否能上得好课?老年教育发展还存在哪些困难?

“在学习中养老”成为老年人新风尚

“几秒钟的时间,刷一下就满额,太火了!”家住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的卢敏阿姨提早选定了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番禺学院的两门课程,2022年秋季报名启动当天,她调好闹钟,准点登录报名系统,最终还是没报上热门的“手机摄影”班。

2021年底,广州市户籍人口1011.53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4.82万,占户籍人口的18.27%,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员高达230多万。近年来,广州市的老年人报读老年大学的需求持续旺盛,老年大学招生火爆。目前,广州主要有三所老年大学——广州市老干部大学为全国单体招生规模第一的老干部大学,岭海老年大学是全国首家创新体制举办的老年大学,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则是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内成立的全国第一所省级老年开放大学。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在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系统就读的学员就达到106273人次。

据悉,老年教育已从“福利型”向“普惠型”转变,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系统不设置“门槛”,报名时不限户籍。“我妈妈从湖北来到广州帮我照顾家庭,刚开始老是闷在家里,自从报读了老年大学的课程,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认识了一批新朋友,一起上课、喝茶、聚会,身心愉悦、不再孤单了。”邢晓天女士告诉记者,作为女儿,她非常支持父母报读,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能在老年大学弥补年轻时的缺憾,紧跟社会发展的节拍,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在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学员赵海玲阿姨看来,老年大学可以满足老年人学习、交友、娱乐等多种需求,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技能,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新时代的老年人不会只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会成为大家的新追求。”

广州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军指出,主动融入社会、常态情感交流、弥补人生缺憾、积极回报社会以期实现自我精神满足是众多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的主体诉求,“在学习中养老”业已成为新时代老年人的生活风尚。

丰富课程逐步满足多层次学习需求

课程是实施教学的主要载体,热门的课程同样要靠“抢”。卢敏阿姨抢不到的手机摄影课正是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的“金课”。

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副校长张国杰介绍,针对老年教育课程数量仍偏少、“适老化”不足的问题,学校围绕老年人群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创新性设立“10+X”课程模块,动态调整课程设置,从而形成主题丰富的系列课程。其中,“10”涵盖保健养生、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智慧生活、法律维权、康养学游等主题,“X”基于各区实际创新性开设,重点放在岭南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等领域的挖掘活化及传播推广,以期充分满足广大老年学员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目前,广州老年开放大学搭建了覆盖全市、深入基层的“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办学体系,包含1所市级大学、22所区级学院、98所街(镇)学校、686个居(村)教学点。“体系办学”有利于优秀教师和课程资源的共享,“手机摄影”“中医养生”“仪态礼仪”等精品课程受到学员普遍欢迎,任课教师可以根据需求“送教上门”,到各个教学点授课。在南沙、从化等乡村教学点,还会灵活采用粤语进行授课。

“触网”难是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遇到的一道坎。记者了解到,为了破解这一民生难题,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建设了智慧生活课程模块,建成“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人人爱摄影”“银发潮人的智慧生活”等三门全媒体课程,参与学习的老年人超过20万人次。

智能设备使用、手机视频编辑等智慧应用类课程的增加,也加大了对男同学的吸引力。记者留意到,多所老年大学里男女比例均较为悬殊,女性学员占大部分。老人学员李永洪叔叔认为,部分男同胞比较“稳重”,不太活跃,退休后喜欢“宅”在家,另一部分则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本身有很多节目。

此外,舞蹈、形体、声乐等课程偏重女同胞的需求,而摄影、智能设备等课程则较为吸引男同胞。他建议多开设此类课程,引导更多男同胞参加学习。

数字化教学让老年人学习体验升级

近期,广州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不少大中小学生的学习都由线下转为了线上,对于老人来说同样如此。师生们是否能适应?老人的学习生活是否能“吃得饱”?

为老年人传授生活美学的何艺婵老师告诉记者,现在老年大学的师生对于线上教学的接受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老师已经熟悉“企业微信”“人人讲”等直播软件的使用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

实际上,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就迅速行动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根据课程特点、教师使用习惯,确定了“基于微信群直播”与“基于直播平台”两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既排解了老年学员集中居家的苦闷,又及时传递了防疫知识。

赵海玲阿姨在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已经上了两年学,先后报读了声乐基础班、钢琴基础班、形体基础班、茶道花艺研学班等课程。尽管近期因为疫情防控需要,线下面授改为了线上教学,但她认为教学效果也不错,“我最喜欢上‘广州老年学堂’视频号,里面有直播课,也有主题丰富的短视频,在家也可以安心学习。”

据了解,赵阿姨提到的“广州老年学堂”视频号,是2021年6月才启用的,至今已开展58场直播教学活动,推出200个教学短视频,浏览量达900多万人次,这是新技术、新媒体在老年教育的成功应用。视频号开通后,何艺婵等任课老师,多次参与直播教学以及短视频的拍摄,现在已经成了资深主播。

张国杰表示,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常态化参与老年教育,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至关重要。以2012年正式启动的“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国家教改项目为起点,广州开放大学发挥在数字化教学的优势,以“互联网+教育”形式构建教学平台,传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活动,逐步构建起支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泛在式教学生态。

吴晓燕阿姨表示,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启动了在线教学,课前向学员发布了操作手册,并且安排班主任作为直播助手及时回答学员的问题。“刚开始有点不适应,后来大家都很接受在线教学,因为可以节省交通成本和时间,直播教学的视频还可以反复回放,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我现在买了大屏幕的智能手机,效果就更好了。”

“赋能”外聘兼职教师成长为“金师”

据悉,广州老年开放大学本学期课程基本都报满,目前理论课师生比约为1:50,实操课(舞蹈、书法类)约为1:25。“这个比例相对合理,但是现在教师队伍总量仍然不够,专业化程度也有待提高。”张国杰介绍说,针对老年大学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秉承“名师优教”的办学传统,围绕老年学员需求,积极推进“能者为师”工程,广泛吸纳活跃在教学一线的行家里手充实到老年教育教学岗位,逐步组建一支关爱老人、教学能力出色的师资队伍。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赋能增值”,促进他们成长为“金师”。虽然基本都是外聘的兼职教师,也会给予其多样的培训机会,出了不少“招”提升其综合能力,让其更关注老人的特点与需求,促进其成为熟悉线上线下教学的教师。

摄影类课程教师陈志聪就是其中的代表,虽然只有专科学历,但他全身心投入社区老年教育,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连续七年坚持到教学点授课,积极探索开展在线教学。凭借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风格,他受到老年学员的追捧,课程推向全国。

陈志聪告诉记者,“老年学员在上‘手机摄影’‘手机视频’的课时非常认真,对于学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体现出‘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线下面授班受到老年人的追捧,然而,受制于场地和教师的数量,仍难以大幅度提升办学规模。对此,他呼吁,老年教育要扩大规模,需要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服务。

当前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办学系统通过不断扩大优质教学资源供给,实现良性发展,202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系统拥有专兼职教师1072人,合计开班1500多个,招收学员106273人次。张国杰指出,接下来还需要加强终身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教师分级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推进终身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终身教育教师师资库和志愿者服务团队。同时,要建立终身教育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持续提高教师待遇。

创建广州教育新体系需补齐终身教育短板

广州刚刚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10-15年内将快速步入中度乃至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大学持续火热,学位依然显得供给不足,“僧多粥少”的局面如何破?

“‘一位难求’的背后,凸显了老年教育优质教学资源不充足、不平衡、不精准的问题,要紧扣老年群体实际需求,聚焦扩大优质教学资源供给,创新社区老年教育,努力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熊军认为,要未雨绸缪抓住“窗口期”,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基本原则,把老年教育事业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尽快补齐以老年教育为重点的终身教育短板,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广州教育新体系。

熊军建议,可以借鉴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武汉等城市破解老年教育难题的探索经验,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下的由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委、人社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及其他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市-区-镇(街)”三级终身教育促进领导小组或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一方面依托地方开放大学体系,积极构建普惠性老年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

此外,充分挖掘现有普通学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各类学校和文化馆、体育场、活动中心等单位潜在的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班、委托办班、设立分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多样化教育。引导社会力量进入老年教育领域,并激励全市其他各类教育机构投身终身教育事业,努力扩大终身教育供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