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贵州>

工厂调查: 95后成流水线主力, 半数只有初中毕业

平凡人的世界,同样别具精彩。大家好,虽然暂且改了个名,但我还是那个三更半夜,忙着采访与码字的三惊胖爷。今天的讲述者,来自贵州毕节的谢先生。谢先生是95后,他的讲述与胖爷此前的故事差不多隔了两个时代,极具代表性。希望这篇与以往不同的文本,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胖爷你好,请原谅我不用敬词的“您”,用“你”和你交流,我觉得更亲切自在,便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实际上,我是你的忠实粉丝,关注你很久了,也可以算作老朋友,只是以前从未像今天这样,愉快地和你聊天罢了。

和你聊天的想法由来已久,但我一直犹豫,因为你的文章,大多写得七零后八零后们的生活经历。我由此推测,你的粉丝群体大约也以七零八零后居多。我害怕我的唐突,会打扰你。

可我仍然想说,你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共鸣。虽然我是九零后,你文章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与我相隔了差不多两个时代,可说起来倒很奇怪,我有追着阅读的兴趣。大约因为,我很想了解,我的父辈们,当年是怎么在广东打工生活的。

只是,有许多事情,我无法也不能直接去问询父母。即使问了问题,他们也可能会出于某种原因,故意只讲好听的一面。而你的文章,以第三方视角回忆过往,客观公允,恰好弥补了我的某种缺憾。

综合你文章的种种描述,我能大致推断出,我父母当年的生活处境。历史是一面镜子,虽然改变不了过去,却能照见未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避免入坑,少走弯路。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纪录片,一直念念不忘,有许多话不吐不快。想来想去,只有找你聊天,最为合适。因此,我今天斗胆联系你。

那部片子,名叫《18岁的流水线》,主要讲述东莞95后工人,在东莞工厂的打工故事。作为纪录片中主人公的同龄人,我觉得片中生活不能再真实了。虽然我不会苟同导演的全部观点,但这部片子将九零后的生活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你直面血淋淋的真实人生。

在此我斗胆推荐这部纪录片给你,更希望你能将我们的对话,整理成一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年轻一代的人生与梦想。我相信,我们九零后的工厂故事,同样会让人产生共鸣,引发大家关注。

还是介绍下我自己吧。我是贵州毕节人,我知道,提到毕节,很多网友们大约会想到前几年,有关毕业的负面新闻。即使我明知虚拟一个假身份,也无关宏旨,不会影响此次对话的中心思想。但我仍然不愿意,做一丁点虚构,我希望能原原本本,毫无保留地与你交流对话。

如你所知,毕节是贫困之地,我的家境亦是如此。家中三兄妹,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一妹一弟,妹妹还在念书,弟弟却辍学三年了。对了,我生于1995年8月,目前在东莞大岭山一家工厂打工,负责品质检测。

我前面提到的纪录片中,故事发生地,那家东莞工厂,也在大岭山,与我现在栖身的工厂相隔不远。我得承认,正因此,我对片中人物倍感亲切,同时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我们九零后底层打工者的真实状况。

那家电子厂是一个样本,车间里的工人,以95后居多,数量超过了半数以上,俨然成为主力军了。比较有趣的是,你许多文章提到你南下东莞时,工厂几乎只招年轻女工,年龄多在18岁上下。除了你很多采访故事,你自己的故事里,也提到18年南下东莞。毕竟,18岁成人了,可以闯荡社会,谋生计了。

作为样本的电子厂,车间也以18岁工人居多。唯一的区别是,你那个年代,占主流的是女工,因此男工一旦进了工厂,便成了宠儿。而今天的时代,工厂里占主力军的,则是年轻的95后,当然,性别以男工为主。与你当年的境况,完全颠倒了过来。

实际上,这不只是纪录片电子厂的现状,也是我所在工厂的现状。样本毕竟只是局部,无法代表整体,但一叶知秋,照样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当然,性别的变化,包含着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但这并非我想与你交谈的重点。我更关心的,是工人的学历。在你那样的年代,许多年轻人因高考落榜被迫南下。

毕竟,当年,考大学的几率太小,闯独木桥的人太多。而今天,情况早就大为改善,可为何,仍然有着许许多多18岁的青年,连 都未毕业,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南方来呢?

不可否认,我也是其中一员,我没念过 ,只有初中学历。我不想用贫困,负担过重来为自己或者为父母开脱。但我来到东莞,虽然置身工厂,环境很差,属于最底层的农民工,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如同当年你文章中那些心怀理想又拼命学习的人一样,我心中也有光亮,我也在拼命学习。学历和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没有学历,我也可以得到文化的滋养。

我在努力自学,获得文化营养的滋补,心中也有一个看似不太可能,但我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实现的梦想。

可我身边人有些什么梦想呢?不是我自负,也不是我夸大其词,我身边很多95后工友,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他们打工也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在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你前几天写的一篇与三和大神有关的文章。

虽然我们不是日结工人,但在很多方面,三和大神的精气神,已经渗入了我们的骨子里。

还是以纪录片中的人物为引子吧,毕竟,我无法将工友们的名字和图片放到文章里,而纪录片中,有人物有故事,直观鲜明,更能让人感受到我想表达的观点。

片中有个女孩子的讲述很让我感动,导演问起她的梦想时,她答,盖一栋房子,让父母居有其屋。讲到情深处,她双手捂住面孔,痛哭起来。因为她知道,在工厂当普工,想盖起一栋房子,难度太大。

作为对比,男工的梦想既粗暴又自私。镜头中,另一位男工,毫不羞涩地谈起了自己梦想。他的梦想,是玩,是愉快地玩。玩是需要金钱支撑的,而为了玩得开心痛快,他们可以赚到钱了,辞职去耍。

导演问他们,如何才能耍得痛快。他们的回答是:唱K。导演再问:KTV之后呢?答:便各自将带各自的朋友散去。至于,能不能带朋友离去,则要看各人的本领了。(胖爷注:唱K主要是男工带女孩)。而离去之后的场所,则最耐人寻味。导演问了两次,工人都笑而不答。因为,实在不好意思,难于启齿。

不过,95后农民工到底还是纯朴的,面对导演的再三追问,他们如实作答:男人常去的场所。继续探求之后,男工人吐出了最后的答案:酒店。

谁曾想,导演继续追问他最早的酒店经历,他的回答出乎了我的意料,我相信,一定也会出乎胖爷你的意料吧。至于,他如何回答,且让我留个谜底,你若是有兴趣,去片子中找吧。(胖爷注:答案我从片中找到了,见下图)。

我不敢讲,这是东莞95后打工者的普遍状况,但我想起一件事,一直不敢相信。今天,也一并在此与你沟通一二。去年五月的一天,我去深圳龙岗与一位同学见面。吃饭时,他向我讲起一桩新闻。一周前,他接受了一次关于90后产业工人的采访,记者是深圳一家报纸的大家。据说,还颇有些名片。那记者在交谈中告诉他,在龙岗的产业工人中,大约有一半只有初中学历。我当时听到那句话,心里很受震动,觉得不可思议。

虽然这条信息是记者的描述,但我仍不敢相信。要知道,深圳向来是以遍地都是大学生而闻名的。随便去街上走走,扫大街的都可能掏出大学毕业证。当然,这算是笑话了。但龙岗半数产业工人的低学历这个事实,实在让我无数接受。不过,看了这部片子,又联想到我对身边人的调查了解,我倾向于相信那位记者的话了。

从小,我们被语文老师教导,写作文要有中心思想。可是今天,和你讲了这么多,我突然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了。今天,我所陈述的,只是一种事实。我甚至希望,有人出面反驳我,来证明我所讲的,全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没有一点点代表性可言。

可没有中心思想的文章,还算文章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说出了我想说的,我也相信,你会明白我想要表达的。

胖爷注:很多事实不必说得太透。我相信,这位年轻可爱的后辈,说出了他想说的,虽然过程有些曲折或者故意绕了些弯路。他讲的这部纪录片,胖爷讲来看了,虽然我的评分与他相差了一些,但这的确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各位若喜欢看工厂故事,推荐大家去找来看看。

本文配图皆源于该片,借此机会,胖爷向导演殷骆及其工作团队,致以深深的敬意。

平凡人的世界,同样别具精彩。陆陆续续写了些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得蒙大家不弃,给予了很多支持,在此谨表感谢。大家的评论我会逐条阅读,受限于时间,无法一一回复,还望莫怪。写作不易,恳请兄弟姐妹们读后行个方便,点个赞,若愿意留意便更好了。您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勇气。胖爷专注于口述纪实故事,欢迎私信联系,交流互动,或者提供采访线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