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进入尾声,莘莘学子们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开始展望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有人来到新的环境,同时意味着某些孩子学业步入社会,一个个不安分的内心想要急切实现价值,年轻时脑海里总会站在今天设想未来、将来要如何,如今终于可以不顾一切去追寻。
他们没有生活压力,他们无须看重金钱,他们只想看看与自己爱好是否匹配、是否喜欢……
短短数月的摸爬滚打,他们见证了人情世故,他们见证了世事复杂,原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曾经畅谈的梦想、曾经幻想的未来,如今还要回归现实生活,因为一分钱真能难倒英雄汉。
对于这个时段的他们而言,梦想似乎不再属于自己,梦想似乎不再那样轻盈,梦想似乎只是年轻标签,梦想似乎建立现实之上……我们该如何填平?我们该继续追寻还是立足于现实?
世间从未有准确答案,更是无人能做出定论,但许多人的言行早已为我们做出了最真诠释。
这里不得不提到苏黎杰,作为北京大学?的硕士,她应该会站在擅长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甚至这个标签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比如在这个领域上创造了什么成就、为国家了什么贡献。
无数企业均向其抛出“高薪橄榄枝”,未曾想苏黎杰均对此表示拒绝,做起了月薪资2000元的油漆工,如今10多年过去了从不觉后悔,难道因梦想向现实低了头?苏黎杰又有什么苦衷?
北大硕士
苏黎杰1978年出生于河南南阳,父母都是地方建筑工人,读书则成了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二者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不过在孩子学习方面,从来都不打马虎眼儿,据悉每天都会有家教来到家中辅导作业,完成后才会被允许放松休息,苏黎杰数年如一日,这种习惯一直保持。
小学初中时期,苏黎杰成绩持续名列前茅,班级同学纷纷称其学霸,后来更是成为班干部。
据同班同学描述,当时上课有代课老师,下课苏黎杰就是老师,碰到不懂的题都会去问她。
即便如此苏黎杰依旧未有懈怠,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什么时候看她都坐在座位上学习。
初中毕业后,苏黎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地区重点 ,这里汇聚了无数顶尖学子,均是各个学校的学霸,高手如云的环境下她却顶住压力,短短2个月就成为了学校的“氛围带动者”。
她能取得多高上限?没有人能做出定论,未来能考入哪所大学?自然是清华北大复旦其列。
未曾想三年后由于发挥失常,以2分之差与北大擦肩而过,最终决定填报到家乡河南大学。
说实话笔者为她感到遗憾,河南“高考大省”名号众人皆知,孩子们的压力都很大,录取分数线也很高,如果以苏黎杰这样的学习水平和高考成绩,放在其他省市被录取应该不成问题。
虽然未能迈入理想学府的大门,但这并不影响自己继续前行,在这里苏黎杰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四年时间多次获得相关奖学金,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外,剩余部分她都捐给了贫困地区。
河南大学只是起点,她希望站上更高的舞台,本科毕业后苏黎杰再次参加了研究生考试。
这一年苏黎杰24岁,凭借自身实力打破外界质疑,考入到了心念已久的北京大学就读硕士。
巨大反差
在这里苏黎杰好似鱼得到了水,期间多次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并于两年之后成功毕业。
继续攀登学术巅峰?还是该为现实低头?苏黎杰选择了后者,就算自己有能力,但父母等不起,随后她拿着相关学士学位证书,制作了个人简历进行投递,许多企业均向她发出邀请。
职场竞争很激烈,除了专业能力外,还得讲究均衡发展,比如人情世故、与人交际等等。
苏黎杰在这些方面显得很薄弱,不管到哪个公司几乎都无法融入,虽然能完成公司制定的任务,但用她的话说“和虚度时光没什么区别,虽然每个月薪资数万元,但这钱挣得不踏实”。
“北京之旅”持续了3年,苏黎杰觉得这不是个人实现价值的地方,随后她决定回到老家河南。
邻里乡亲们纷纷议论,这个引以为傲的北大硕士,怎么能落魄到这种程度?难道能力不够?
各种言语不时传到苏黎杰耳中,就连母亲都说能养活自己就够了,她开始有些怀疑自我。
想到曾经在校园许下的美好,苏黎杰内心带有很强不甘,可考虑到必要的生计维系,她决定放低身段重新找工作,最后来到一家职业培训学校学习刷油漆,并于两个月后走上了岗位。
这期间无数人对其调侃,她始终一笑带过,本以为只是短暂过渡,没想到一干就是十余年。
起初想要先攒钱再追寻梦想,再实现人生价值,没想到苏黎杰彻底爱上刷油漆的工作,虽然月薪只有2000元,虽然和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但她觉得很幸福、很快乐也很踏实。
相关事迹越传越广,许多媒体朋友们还专程对她进行采访,比如后不后悔、遗不遗憾等等。
面对这些言语提问,苏黎杰永远都是10个字释疑:日子很踏实,精神很放松,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本质上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合适与否、满意与否,凭借自身的劳动再平凡又怎样?
结局令人遗憾,状态令人羡慕,现实、梦想到底该追寻哪一者?
我认为前者更重要,但后者恰是基础,理想为现实产生动力,现实让理想慢慢实现,人一生的追求莫非是爱与自由,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必须好好的面对现实,这才是真正的答案。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现实可以撕开梦想的面纱,梦想却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梦想与现实的答案是什么?有人说拼搏、有人说进取,有人说勤奋、有人说努力,不管你的选择为哪一者,但我想说少年有梦不止于行动,更要付诸行动。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冷静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