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巩悦悦崔烘昌见习记者延瑜实习生刘庆威
9月3日,山东师范大学大一新生正式报到,年龄只有15岁的张凯,是新生中最小的一位。来自河南的他4岁上一年级,从小成绩就在班里数一数二,现在如愿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他的梦想是在20岁前研究生毕业。
张凯出生在河南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一路走来,身边的同学都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当同学,他能听懂老师讲的课吗?
“能听懂,我最喜欢学习数学,因为数学对思维具有开拓性,有利于自己的思考。”据张凯介绍,姑姑是村里的唯一一名女大学生,她给了自己最大的支持,“高考完的那一天,姑姑专程从外地回来接我。后来得知我考上大学,她都激动哭了。”
据姑姑张玲玲介绍,在她上 的时候,小张凯出生了,“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听话,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他还很小。看到我的钱包里没钱了,他就主动拿出压岁钱,让我当路费。”
说到这里,张玲玲的声音有些哽咽。
从她的叙述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张凯从小随残障父母在偏僻的农村长大,当地只有一所初中和三所 。由于河南高考竞争激烈,4岁就上小学的张凯克服了环境、家庭等因素,一路走到了现在。
“我当年是‘死学习’,但孩子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知道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仅化学就有6个满满的笔记本。上 时不在老家,没有任何人帮忙补课,全靠他自己。”张玲玲回忆了一个细节,“ 三年基本是线上学习,由于家里偏僻信号不太好,他就通过看直播回放学习。在这个环境下能走到现在,他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了。”
从农村初中考入县城 之后,为补足落下的课程,张凯着重在高一高二打牢基础,高三刷题。据他回忆, 三年只要住校,他每次都是第一个到班里。放学之后快速洗漱,节省下来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
小小年纪,为什么这么拼?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张凯说,“这么拼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的期望。家人对我没有特殊要求,但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了。”
8月30日来到山东后,张凯在姑姑、姑父、爷爷的陪伴下去烟台、威海看了大海,了解了山东的风土人情。未来,他想考研考博,积极申请入党,将来报效祖国。
报到当天,张玲玲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们老家比较封闭,不像城里孩子敢于表达想法。孩子小时候同龄人不怎么多,也不太擅长交流,希望他在完成好学业的基础上,多参加课外活动,好好锻炼一下自己。”
“虽然上大学了,但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是真正与社会接轨的第一步,未来还需要继续努力。”张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