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10月5日,第30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在浙江省萧山中学举行,全国400名省队选手参加了此次竞赛。竞赛分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个环节,理论考试前240名才有资格参加实验考试环节。我校马晗翔同学发挥出色,摘得第30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银牌。让我们来听一听马晗翔同学的成长感言:
保持热爱,踏浪前行
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是从初中开始的。结构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曾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与人类的许多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的应用领域不断发展和扩大,等待更多的人去挖掘开发和研究。”这段话对我的触动很大,在接触生物课之后,我对生物学科愈发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进入海安中学,我得知学校有生物奥赛集训活动,大喜过望。忐忑、紧张、兴奋,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向当时的班主任陈云老师提出旁听申请,陈老师欣然应允。在学校的生物奥赛集训中,我认识了优秀学长刘昊青,一有机会就向学长请教集训心得,再上网查找过往竞赛优秀生的建议,购买了一批生物竞赛书籍。由此,我开始了自己的生物竞赛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坚持是最好的见证。每名竞赛生都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生物竞赛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广,如果所有的知识都是死记硬背,随着时间推移会渐渐遗忘,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迷茫,很难继续坚持下去。所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竞赛学习方法就格外重要。
生物竞赛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疑问。这个时候,良好的竞赛学习氛围和专业竞赛教练的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海中有着很好的竞赛学习风气,遇到问题时,大家共同讨论,互帮互助,学习效率显著提高。海中的竞赛教练会时刻关注竞赛内容及各种动态,会在对往年竞赛数据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效收集资料、精选教材和辅导教材,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重点,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一和高二上半学期,我利用每天晚上睡觉前1个小时和周末时间学习生物竞赛内容;每次生物课结束时,我都会追着周洵老师问我生物竞赛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周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解答,并告诉我周末有空可以把竞赛书带到他那边去看,不懂的可以随时问;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吕海明老师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及时关注我的学习情绪。这对我能坚持竞赛之路有极大的帮助。此外,我也向知名大学的权威教授求教,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性查漏补缺,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后,考虑到自己已学完80%的 内容,便想全力以赴备战生物奥赛。向吕校长和董校长汇报了我的想法后,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和鼎力支持。此后,我凭借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以及在微观模块、文献题、生物信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一步步从省赛走到国赛,最终获得银牌。
回顾国赛的历程,还是稍有遗憾的,我的理论考试成绩并不差,列江苏第二,与金牌选手的差距主要在实验环节,而本届竞赛总成绩中实验的占比权重大大增加。希望以后参与竞赛的同学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就要融入实验的学习,在学习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不常考的部分。就像今年决赛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部分就考察了从来没有考过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今年决赛中,不少理论分数与我相同甚至低于我的同学凭借实验高分进入了国家集训队,书写了属于生物奥赛的励志故事。
一路走来,回顾个人生物竞赛获得的成绩,我觉得以下“三力”缺一不可。一是“动力”,即始终保持对生物学科的热爱;二是“推力”,即学校领导和家长无条件的支持;三是“毅力”,即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的学习。我的 生物竞赛生涯暂时画上了句号,但我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不会就此止步,我的遗憾将化为我后期学习的动力,推动我为自己既定的目标继续奋斗、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