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江苏>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宿迁1413名乡土人才获评职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核心在人才。2021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宿迁作为农业大市,乡村产业丰富,从业人口超210万人,乡土人才资源丰富。但是在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下,乡土人才成长的最大堵点是“低学历、无论文、缺奖项”。为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的束缚,宿迁率先全省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评价改革,创新推进为农民评职称,突出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让农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学历体现在实绩中,推动“传技艺、强产业、带领富”。目前,该市已有1413名乡土人才取得各级职称,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875人、初级职称523人,从以前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万马奔腾”,为宿迁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新活力。

构建“1+X”制度体系,解决“如何评”的问题

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助力乡土人才“三带”行动,宿迁创新出台《关于推动乡土人才联村强农的实施方案》一个纲领性文件,配套出台《关于我市乡土人才培养评价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宿迁市乡土人才初、中级职称考核认定实施办法》《关于促进我市乡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宿迁市乡土人才培养评价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构建起具有宿迁特色的“1+X”乡土人才培养评价制度体系,由组织、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发力、协同推进,“十四五”期间将培养乡土人才(高素质农民)6万人以上,为支持宿迁乡村产业发展,繁荣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期活跃在乡村产业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是乡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带领技术技艺传承推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宿迁立足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乡土人才培育制度体系,从搭建载体、职称评价、贷款支持、项目培育等多维度进行全方面的政策扶持,切实提高了乡土人才的社会地位,让我们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劲头更足了!”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占表示。

创新“培评一体”模式,解决“评什么”的问题

为克服“学历、论文、奖项”等条件限制,宿迁探索开创了乡土人才“培训+评价”的培评一体模式,围绕地方特色产业,举办乡土人才培养评价高研班,组织养殖大户、技术能人、经营能手参训,培训结束后随即组织专家进行材料评审、面试答辩。评审内容围绕乡土人才实际,坚持“干什么、问什么、评什么”,树立将“论文”写在宿迁大地上的评价导向,将“种养面积50亩以上、年创收50万元以上、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3人以上”等工作实绩、技艺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作为职称的重点评价标准,以实绩代替论文,以能力代替学历,以贡献代替奖项,建立了乡土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目前,宿迁围绕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粮食种植、农业经营等举办10余期乡土人才培养评价高研班,帮助1398名乡土人才取得初、中级职称。

2021年,通过“培评一体”模式取得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的徐明,是宿迁市宿豫区阿明瓜蒌家庭农场创办人,2019年其注册的“苏篓”瓜蒌子被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2020年农场被评定为江苏“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农场生产瓜蒌子超10万斤,全年总收入500万元,利润200万多元,年带动近30名当地农民、残疾人、低保户就业,每人年工资收入2万余元。

创设多元平台载体,解决“规模化”的问题

为建强全市乡土人才队伍,宿迁市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评价“三年行动”,通过具体开展“四项计划”,持续壮大乡土人才规模。实施“引凤还巢”计划,给予外地返乡乡土人才返乡创业购房券等优惠政策;实施“赋能提升”计划,定期举办乡土人才赛事,实行以赛代评,对获奖选手认定职称;实施“评价认定”计划,在工程、农业等更多领域贯通乡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实施“成长激励”计划,将优秀乡土人才纳入职称、项目评审专家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行内行评内行。目前,年均培育乡土人才(高素质农民)1.5万余人,获评职称700余人;已举办花木园艺、畜禽和水产品等特色产业集群12场技艺技能赛事,为50余人认定乡村振兴技艺师等职称。

强化政策扶持保障,解决“获得感”的问题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宿迁市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相民,得知领办的工作室被评为2022年度“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高兴地说:“在乡村创业十多年来感觉,政府对我们农民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好了,这次评上示范工作室,不仅省里补助10万元,地方还配套5万元,工作室的软硬件建设又能再上一个台阶。”2007年以来,周相民共取得“一种增强型土豆表面清泥装置”“一种大蒜种植装置”等22项实用新型专利,创办的合作社带领农民就业120人,人均年收入2.2万元,还协助农民成立8个家庭农场、3个专业合作社。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宿迁为乡土人才发展提供了诸多“真金白银”的支持。对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给予一次性2万元、1万元、5000元奖励;对获批省级、市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的分别给予3万元、1万元奖励;对获批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的给予5万元跟补奖励。同时,将乡土人才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给予300元—4000元职业培训补贴;鼓励宿迁籍乡土人才返乡创业发展,给予外地返乡创业人员最高额度为50万元、最长不超过3年的创业贷款扶持。此外,将乡土人才纳入到“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培养期分三个层次每月分别发放3000元、1000元、500元培养补助。目前,已累计发放近100万元直接补助到乡土人才。

通讯员王灿吕伟许建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徐明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