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苏州大学在独墅湖校区恩玲艺术中心户外草坪隆重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13544位新同学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新的篇章。苏州大学校长张晓宏以“万事自为,跬步千里”为题,在“开学第一课”的致辞中,寄语新生培养万事自为的认知与能力,涵养跬步千里的毅力与胸怀,书写灿烂的青春答卷。
“人生都须自作自为,哪怕每次仅仅迈出的是半步,长久积累,都可以进入一个宽广的世界。万事自为,立志是前提,学习是基础,情怀是追求。”张晓宏以一代代苏大人矢志不渝、踔厉奋进的故事勉励新生,就如何做“强国有我的好青年”寄予三点希望。他指出,百学须先立志,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为志向;学然后知不足,要练就“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善为本领;学成自当有为,要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甘为情怀。希望大家心系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之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跬步积于脚下,鹏程万里可期。作为‘强国一代’,当你们扎实迈过脚下每一步,一定会积蓄起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祝愿大家在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与苏大齐奋斗中,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华章!”致辞最后,张晓宏向同学们寄予美好期望。
校徽是苏大人共同的身份标识,承载着苏大人的自豪与骄傲。典礼现场,张晓宏为新生代表颁发校徽,勉励大家带着属于苏大人的印记,读懂校徽蕴藏的历史文化和学校对学子的殷切期望。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独墅湖畔,共同见证2023级的6555位本科生新同学和6989位研究生新同学加入苏大“大家庭”。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大学的使命,更是大学的幸运。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感谢你们选择苏大,苏大欢迎你们!
同学们,当你们踏进东吴门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成为苏大的新主人,你们将与这所百年学府风雨同行、紧密相连直至永远。我相信,未来的四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们将在苏大这片青春热土上挥洒青春之墨、书写精彩华章。我也相信,苏大必将因你们的成长而熠熠生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代又一代风华正茂的苏大学子从这里起步,发现自我,历练本领、增长才干,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奋楫扬帆、踏浪向前,在青春的赛道上接续奔跑、从未停歇,如今算来已有123年。今天,同样风华正茂的你们接过苏大人的接力棒,又该如何一一作答,交出多彩的青春答卷?
我很喜欢元代诗人范梈的一句诗,“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意思是说“人生都须自作自为,哪怕每次仅仅迈出的是半步,长久积累,就可以进入一个宽广的世界。”青春的你们,拥有无限可能和希望;青春的可贵,在于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立足当下,你们眼前呈现的是可以尽情探索的知识殿堂、自由逐梦的广阔空间;放眼世界,你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是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你们的舞台很大、选择很多,有千万种绽放青春、点亮未来的方式,在这里,我有三点想法与你们共勉。
第一,百学须先立志,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为志向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同学们大都是95后、00后,自信阳光、平视世界、敢于逐梦。进入苏大前,你们的“小目标”可能是高考通关、考研上岸。为此,你们曾在无数个日夜勤学苦练、寸劲不松。来到苏大后,你们的“小目标”还在吗?来到苏大,是收获一份学历文凭,还是收获一段成长的旅程?是为了将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还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自己?此刻,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我希望大家扪心自问,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理想抱负去适应当下、引领未来?我们的老学长费孝通先生,从进入大学,便深怀忧国忧民之心,誓要“为中国农民找一条出路”。先生一生矢志不渝,一世用笔行走,写下了《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等鸿篇巨著,将“学人话语”化为“经世致用”。费老特别强调“志(向)”对于人生的意义,他说:知识分子心里总要有个着落,有个寄托。一生要做什么事情,自己要知道、要明白。
同学们,我以为,立志是大家“万事自为”的前提。“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是,成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远大志向,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失去方向,在各种挫折、诱惑中迷失自我,无法找到正确的路。正所谓,“没有方向的船,任何风都是逆风”。只有那些志向远大、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才能在挫折面前坚持不懈,才能在失败面前再次站起来。有了志向,我们还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们不做空想家,要做行动派,我们要将大的志向细分成若干个进阶式小目标,落实在每一天的学习计划里、每一年的学业规划里,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方能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第二,学然后知不足,要练就“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善为本领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大学阶段的学识基础厚实与否,将影响甚至决定一生的发展。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挑灯夜战的坚持,离不开逐梦前行的勇气,离不开攻坚克难的智慧。我们时常也在网上看到,一些知名学府发布公告,对个别无法完成学业的同学作退学处理,我们身边也曾有过令人惋惜的退学案例。我经常思考,为何同学入学时都是“人中龙凤”,入学后却“迷失方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应该是受“玩命 、快乐大学”等错误观念影响。进入大学后,少了 阶段老师的耳提面命、家长的全程陪伴,有的同学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错把虚拟当现实,游戏到毕业时才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少数同学初识专业就武断表示不喜欢,说是家长挑选的,错把专业当相亲,不靠力行看眼缘,轻言放弃,在自暴自弃中挥霍青春年华。殊不知,他们感到枯燥的学习环境,恰恰是许多人无法企及的梦想。放弃学习看似简单,其实放弃的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闪闪发光的人生。
同学们,我以为,学习是大家“万事自为”的基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提高自己。我们要读好有字之书,从书中学。苏大有馆藏颇丰的“最美图书馆”,在这里你们可以与先哲对话,习得真知、沉淀智慧。苏大有门类齐全的学科专业,你们可以专深一门,也可以在学科交叉中融合发展。苏大还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问之师和才华横溢的学长学姐,你们可以一同探索知识边界。希望大家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实验、写好每一篇作业,每天前进一小步,日积月累一大步。我们还要读好无字之书,在做中学。在伏案苦读时,我们也要四面瞭望,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把实验室搬到企业车间,让调研活动走进乡村田野,在社会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在主动探究中,养成严谨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自立的人格。
第三,学成自当有为,要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甘为情怀
我们苏大人向来具有“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的品质。历史告诉我们,当个人志向与国家航向相一致,才能称得上高远,当个人理想与民族的利益相呼应,才能算得上崇高。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我们的校友谈家桢先生直言“我永远是属于中国的”,面对国外机构再三挽留,他不为所动,毅然回到祖国怀抱,终身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在科技事业艰难起步之时,阮长耿院士发扬“烛缸”精神,主动担负起在国内引领、推广血液学研究成果的重任,成为血栓与止血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与领军人。在追求科技自立自强之际,苏大人心怀“国之大者”,积极参与火星探测、中国空间站、神光装置等国家重大攻关任务,贡献了苏大力量。他们之所以深埋功名、矢志不渝,正因“家国”二字早已融入血液。
同学们,我以为,情怀是大家“万事自为”的追求。“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作为“强国一代”,你们出生于国家崛起之时,成长于民族复兴之际,大家的成长轨迹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同向而行。你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基石,你们怎么样,未来的中国就怎样。希望大家在专业学习之余,多读读中国历史,只有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勇当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希望大家心系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练就“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使命担当,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希望大家多多仰望星空,将目光投向远方,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之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