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普通本科类院校共有2700余所,有些学校是根据所在地区命名的,有些是根据地区加重点建设学科命名的,有利于增加辨识度。
正如很多家长愿意在子女的名字里,取一个字或两个字当昵称一样,能增进亲近感。学生也愿意给自己的母校取一个简称,尤其是名字比较长的高校,学生总是说全称显得很不方便,也很生疏。不过校名的简称可不是张口就来的,否则很容易闹出笑话。
“南大”一句话,各大高校炸开了锅
关于各所高校的简称之争,从未停止,也向来是学生和家长津津乐道的素材。又是一年新生报到时,很多准大一新生又陷入了学校简称的苦恼之中。一位考入南昌大学的准新生,对外跟谁都说自己考上了“南大”,大家都替他高兴,考上了985大学。
一开始考生自己还以为,难道自己记错了?南昌大学是211不假,啥时候成985了?后来才明白,原来大家误以为他是被南京大学录取了,考生尴尬不已。
“南大”这一简称的争论由来已久,不怪很多学生分辨不清。两个学校的官网都自称是“南大”,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南大会被默认成南京大学。或许只有江西的学生和家长,才会默认南大是南昌大学。
对于学校之间的简称之争,网友直呼,学校全称一共只有4个字,真是没有简化的必要。就好像中国科技大学,在很多学生印象里就没有简称,实际上该校全称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真是没啥简化的必要。
还有网友以此为梗,调侃“南大”名称之争。南昌大学一句话,不仅南京大学、南宁大学看不下去了,宁夏大学、宁波大学也被卷入其中。天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两所高校更绝,堪称“天大”和“地大”,汕头大学自嘲“头大”,复旦大学笑而不语。
大连大学看到大家争执不已,心想你们都争个啥,谁看到我不得称一声“大大”!大理大学也笑了,难道我叫“理大”?绝大多数公立高等教育机构,都以大学二字结尾,自然简称中也必须带一个“大”字,大连的各所高校就开始为简称问题而发愁了。
大连的学生,没少在校名上吃亏
一般来说,各所高校的简称重名时,以学校排名较高或者办学时间较早的学校为准,其他学校只能另辟蹊径。除了“南大”之争以外,“东大”、“西大”同样存在争议,只有北大一词无人能及,北京大学?独占鳌头。
大连理工大学,简称“大工”,大连工业大学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简称为“工大”。而大连地区的其他高校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很多学校的简称叫人脸红。
当你问一位大学生是哪里毕业的,他脱口而出“大一的”,不要觉得他是答非所问,他很有可能是大连医科大学的。在大连上大学的学生直呼,我们真是没少在校名上吃亏。
大连软件技术学校更是在校门口挂上条幅:做文明大软人,学生每次路过都感觉尴尬不已。没想到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却羡慕不已,毕竟“大技院”的称号也不是谁都能担得起的。
外地也有类似的尴尬遭遇,比如堂堂武汉大学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统统可称之为“武大郎”。还有正在筹建中的雄安大学,未来可能将被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学。简称很有可能是“雄大”,很多学生笑称,难道以后开分校区会称为“雄二”吗?
为啥一定要有学校简称?
黑龙江地区的大学生笑而不语,黑技院、黑科技霸气又别致。无论哪所高校,都蒙上了一层神秘又不好惹的色彩。
机构代表国内最先进的教育水平,高校建设应该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由于简称一事瞬间就感觉变味了,很多家长觉得不如就取消简称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实际上各所高校的全称和简称都是不可以随意乱取的,需要经过教育部审批才能落地。此前又一批学校钻了校名的空子,让高考生和家长误以为是高大上的重点学校,实际上却是野鸡大学。
眼下官方对高校的名称进行了严格规范,很多独立学院也改名了,从校名上就能大体看出公立和民办之分,这样高考生就不容易被误导了。至于简称,学生和校方都没必要过度执着,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口碑,比简称好不好听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