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辽宁>

劳模工匠进高校 手把手传授技艺绝活

11月9日,“弘扬劳模精神 汇聚振兴力量”2023年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馆校联盟启动仪式在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举办。活动当天,姜妍、王刚、张腾蛟等10名知名劳模工匠走进课堂,走进剧场,走进实操教室,现场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们面对面地聆听劳模的讲述,让工匠们手把手地传授技艺绝活。

馆校联盟工作联动

推进“三种精神”教育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 这“三种精神”,是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在校生作为未来的劳动后备军,是产生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的青年知识群体,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生力军。面向他们进行“三种精神”教育,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工会组织的使命。今年以来,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通过座谈、研讨和专题会议等方式,认真听取各院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建议,了解把握“90后”“00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围绕合作共建的方向、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充分交流,达成了建立馆校联盟的共识。

此次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与二十家院校成立“馆校联盟”,是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与劳模馆实体平台优势,使“馆”与“校”工作联动、资源互济、协同创新,更好地推进“三种精神”教育。

“请进来”“走出去”

点亮青年匠心梦

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与高校建立馆校联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来馆接受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并通过在学生中建立表演团队,开展“沉浸式演出”,既可以促进“三种精神”的塑造,又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延伸工作臂膀,合力扩展劳模精神教育。建立馆校联盟,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重点地组织劳模到联盟成员单位演讲,并配合图片移动式展示,让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走进校园和课堂,在延伸劳模馆工作臂膀的同时,也为充实丰富完善学校思政教育提供助力。

整合研究力量,联手深化劳模精神教育。借助和依托高校思政教育的师资力量,结合不同高校特点和专业方向,邀请和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与劳模精神相关的课题、课程和课件研究,并积极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使“三种精神”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增进其价值认同和社会影响。

未来,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与各联盟院校紧密配合,延伸劳模馆工作臂膀,建立运行好馆校联盟,多研究工作措施,多解决实际问题,在用“三种精神”合作育人上务求实效。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吕佳

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