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陕西>

中国科学院11个分院院长: 个个才华出众, 为何仅3位院士?

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最高学术咨询机构,人才荟萃,“院士”身份也是目前国内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头衔。除了北京总部和科技发展创新中心之外,中科院在全国各地有11个分院,担任分院院长的均是各领域的佼佼者。

作为中科院分院院长,他们不仅要推进自身的科研工作,还要管理好分院的日常事务,完成分院的科研任务。因此,他们个个才华出众,学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突出。

那么,中科院11个分院的现任院长都有哪些突出的才能呢?他们都是什么大学培养的优秀学子呢?

中科院11个分院院长

沈阳分院:于海斌

① 身兼数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辽河实验室”主任

②成果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机械部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三等奖1项

于海斌是山东乳山人,1964年10月生,是国内著名的控制技术专家,长期致力于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研究工作。

于海斌从事学术研究三十多年,提出了强实时高可靠工业控制网络的设计方法与调控理论,攻克了现场总线、工业无线和网络协同制造等自动化系统核心技术,研制了国内第一个通过国际认证的现场总线主协议栈,成为中国国内首家、国际第三家通过国际一致性测试的主站协议栈。此外,他还研发了IEC 61158-2现场总线芯片,结束了国家重大工程中总线仪表长期缺芯的局面。

在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中,于海斌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于海滨毕业于东北大学

长春分院:金宏

金宏1966年出生于吉林,曾求学于长春光机学院(今长春理工大学),学习电测专业和光电技术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金宏长期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从事精密机械研究,取得了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30年多来,金宏在学术研究上精益求精,逐渐从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成长为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

金宏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

上海分院:胡金波

① 身兼数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②成果荣誉: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授权专利20余项

胡金波于1973年2月出生于浙江慈溪,是国内有机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长期从事有机化学、有机氟化学与氟材料与萃取分离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亲核氟烷基化反应中的“负氟效应”概念,并围绕对该概念调控发展了多个原创性试剂,首次成功在氟化学研究领域,把氟烷基化、氟烯基化、氟化三大类反应建立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并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

此外,胡金波带领团队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特种含氟材料的研制,为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钍基熔盐堆的发展所需的同位素材料提供关键制备技术支持。

胡金波毕业于浙江大学

南京分院 赵长印

①身兼数职: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兼)

②成果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贡献奖”

赵长印是国内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卫星动力学、空间碎片探测方法等领域的研究。数十年研究生涯中,赵长印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中科院的重要项目,在卫星动力学、空间目标与碎片探测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

他设计完成了我国自主的编目定轨体系,成功实现了前期与他人合作提出的“光电阵”原始创新思想,带领团队研制完成了第二代“光电阵”系统;建立了地球同步轨道区域物体的集运动特征理论研究、观测方法、目标检测、轨道识别与精密预报于一体的可靠高效体系;提出了具有原始创新思想的“光电篱笆”概念,并突破了“光电篱笆”关键技术,正在牵头负责“光电篱笆”系统的研制;在国内率先开辟了空间碎片旋转运动研究新方向,将空间碎片动力学研究从传统的质点运动扩展到刚体运动。

2023年,赵长印成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但未当选。

赵长印毕业于南京大学

武汉分院:李海波

①身兼数职: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②成果荣誉: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北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

李海波是国内岩体力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动荷载作用下岩体工程安全评价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年的研究生涯中, 李海波取得大批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动荷载作用下岩体工程成灾机制,提出了动荷载作用下岩体工程安全性评价和控制方法。

迄今为止,李海波主持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包括国家杰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课题等,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核电、交通、矿山等40余个重大工程中。

2023年,李海波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李海波毕业于郑州大学?

广州分院:陈广浩

陈广浩出生于1964年,曾求学于浙江大学,后来在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研究等工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广浩曾担任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

陈广浩毕业于浙江大学

成都分院:王嘉图

王嘉图出生于1965年,籍贯四川犍为,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及皮革化工材料研究工作,曾入选中科院-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王嘉图先后主持20多项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包括中科院重大方向性项目汽车坐垫革用化工材料及工艺研究、科技部攻关项目制革水资源综合利用、院地合作项目丙烯酸织物涂饰剂等,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项。

王嘉图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

昆明分院 周杰

① 身兼数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陕西省科学院院长

② 成果荣誉: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周杰研究员长期从事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十余项省部级、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曾担任中科院西安分院和陕西省科学院、院长多年,从2020年开始担任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

周杰毕业于南京大学

西安分院:张首刚

①:身兼数职:中国科学院时间频率基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②:成果荣誉:2022年中国专利金奖(排名 1),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 1);主持制定国家标准和国军标各1部,获授权中外发明专利89件(其中美国专利2件)

张首刚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精度时间频率产生、测量和传递精密仪器等领域,是中国时频领域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制了国际首款光抽运小铯钟等系列新型原子钟,建成了中国独立的世界时自主测量服务系统,升级了国家“长短波授时系统”,实现国家标准时间产生自主可控,性能先进。

同时,张首刚先后主持发改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课题,承担了“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高精度时频实验系统” 的研制和建设工作。

张首刚毕业于西北大学

兰州分院:冯起

① 身兼数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② 成果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3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澳大利亚政府“奋进奖”获得者

冯起长期从事干旱地区水文、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曾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点和科技支撑等项目,在寒区旱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他不仅揭示了高寒水源地水文与生态耦合机制,形成了内陆流域生态水文研究的理论框架,还破解了寒区生态保护的“瓶颈”,以及治理难度最大的寒旱区生态恢复的技术难题。

2021年,冯起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起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新疆分院:肖文交

① 身兼数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② 成果荣誉: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新疆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疆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肖文交长期从事特提斯和中亚造山带造山与成矿作用等研究,在构造地质学、板块构造、沉积盆地、蛇绿岩、特提斯造山带演化等领域取得大量原创性成果。作为国内地质学的领军人物,肖文交曾主持完成了973项目、国家杰青等多项重大研究课题。

2019年,肖文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于2022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肖文交毕业于吉林大学

这11位中科院分院的掌门人,都是在各自领域有很高建树的科学家。从他们的履历可以看出:

第一,这11位院长中仅有沈阳分院于海斌、兰州分院冯起和新疆分院肖文交这3位是两院院士。可见,中科院分院除了看重负责人的科研能力之外,还更加重视其领导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院士身份是对一个科学家学术水平的高度认可——既然已经在学术上取得很高成就,那就一心一意从事学术研究,把管理机构的任务交给有领导专长的人。或许这对于院士和机构来说都是更好的。

第二,这些科学家并非全部毕业于顶尖名校,且少有留学经历,大部分人是我们自己的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包括三位院士院长也是如此。可见我们的大学,已经培养出许多具有领先水平的科学家。

期待我们的大学能培养出更多一流科学家,取得更多世界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