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山东>

柳泉录丨淄博的集团化办学为何备受关注?

编者按:

教育是民生之基。“学有优教”是城市与民众的共同愿景。

愿景之下,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等为核心的诸多尝试,表明了教育行政部门努力的方向。

一方面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持续努力,另一方面是现实与需求之间总有差距,认知与实际之间亦有鸿沟。淄博教育发展的真实现状究竟怎样?现实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如何缩小?

基于一系列的叩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了这组《透视淄博教育》的系列策划。

记者樊舒瑜

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越发强烈。

围绕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近年来淄博推出系列举措:实行集团化办学打造近百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建设启用一批优质新校;引进北师大、美达菲等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优质资源不断下沉到“家门口”。

这其中,集团化办学无疑已成为淄博向优质教育跃进的关键。

普遍的观点为,作为现下可行的破题利器,集团化办学可以盘活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事实上,今年以来,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淄博的热频词汇。此前,不少外地教育部门多次带队来淄博考察学习集团化办学经验,对淄博的集团化办学经验大加赞赏。

在各地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淄博集团化办学究竟强在哪里?何以引起外界关注?之于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淄博接下来还能做得更好吗?

频频落子

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渴求的当下,如何均衡分配好教育资源关键,是亟需考量的问题。

由此,“集团化办学”被淄博快速提上日程。

“集团化”不仅是学校间简单的拼凑组合。通过具体案例,淄博教育如何“抱团提升”的路径筹谋似乎更可见一斑。

作为淄博开展集团化办学管理的学校之一,张店区科技苑中学的效果可圈可点。

10月9日下午,科技苑中学副校长焦玉章刚刚结束七中教育集团的工作会议,又马不停蹄地回到科技苑中学。

对于一个多月来的这种工作节奏,焦玉章早已习以为常。

今年办学伊始,科技苑中学并入张店七中试水集团化管理。改革初期,两校融合的路子却并不平顺,由于划片问题与家长意愿迟迟达不成共识,负面影响曾一度被放大。

哪里有矛盾就从哪里出发,总有解决办法。

焦玉章告诉柳泉录,在对管理模式进行多次优化调整中,张店区教育部门与两校通过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综合研判分析,最终确定了根据学生学段来均衡分配教育资源的管理模式,矛盾因此也迎刃而解。

“通过发挥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势,推动三校区共同发展,有效缓解了张店七中的学位压力。与此同时,我们通过校车接送、统一安排午餐、午休等措施,最大限度做到了让家长满意。”焦玉章说,目前,张店区科技苑中学77名教师中有47名来自张店七中,19人来自张店建桥实验学校。

此外,在焦玉章看来,集团校长负责制也实现了三个校区统一管理,从而让新建学校也快速具备了高质量的办学水平。

张店区科技苑中学和张店七中这样的融合,在淄博并非孤本。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淄博共建成82个教育集团。

“随着探索的渐次推进,淄博集团化办学的优势也已逐步显现。”淄博市教育局基教科工作人员认为,集团化办学打通了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的政策堵塞,通过教研互动,学科交流论坛、优质课展示等带动了集团内教师水平的整体提升。

淄博市教育局的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教育集团内部交流轮岗人员687人,占全市教师交流轮岗数量的近三分之一。

“集团化办学模式,打破了校际界限,让各校区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也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上述工作人员说。

“新改扩建”来袭

实现优质教育均衡,除了做优存量,做大体量同样也至关重要。

为此,越来越多的新建校在市民身边“拔地而起”,张店区昌国小学就是这么一所学校。

时间拨回至今年9月1日。

是日,张店区昌国小学迎来了第一批学生。清晨守候在校门口目送孩子入校的家长人群中,李瑞便是其中之一。

“孩子上学了,离家近,又是这样的好学校,能不开心吗?”李瑞兴奋地表示。

对诸多家长而言,没有比让孩子“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更让他们感到幸福了。

据李瑞回忆,没有昌国小学前,孩子一直坐校车去杏园小学上学,新校建成对李瑞一家而言,改变的远不只是教育,还有生活。

当然,李瑞最初也有担忧,怕新校“实力”不够。“要是不合适,远也不走。”他其实早做好了打算。

但在前期了解调研中,李瑞发现,昌国小学的环境很好,老师们也非常负责,而且每个班人数相对较少,与他一直想为孩子安排“小班”的想法不谋而合。

“这是我们综合各种因素做出的选择。”李瑞说。

事实上,除了让李瑞们感到满意外,昌国小学的建成投用还化解了周边学校的“燃眉之急”。

“张店区昌国小学是扩大‘家门口’优质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占地面积366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234.6平方米,设计规模为40个教学班,可容纳1800名学生,建成后大大缓解了周边学校的压力。

如今,像昌国小学这样的案例,在淄博比比皆是。

根据官方的说法,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2012年以来,淄博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0所,投资98.77亿元,新增学位138655个,56人以上大班额问题已实现“清零”。

此外,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十年来,淄博全面完成了206所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和63所学校“薄改”工程,累计投资亦达到10.97亿元。

“家门口、好学校”实现了双覆盖,成为无数家庭期盼的最好回应。

模式引领

实现均衡教育,要做的还有很多。

从某种程度上讲,如何让教师流动起来,为薄弱学校配备优秀教师,是实现基础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均衡的关键。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仅2022年一年,淄博就有2053名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作为交流轮岗教师中的一员,房传月于2020年9月来到临淄区齐陵一中支教。

谈起这次轮岗经历,房传月感慨颇深。

在房传月看来,现在,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乡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距已然不大。真正应该引起关注的是,乡村学校教学环境相对闭塞的问题。

“最初来到这里,感觉教师整体教研水平和城区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缺少集体备课的教研环境。”房传月说。

不过,时隔两年,房传月感觉“变化已经显现”。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信息化教学有了很大提升,教师通过网络备课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希望与愿景正在成为现实。”房传月告诉记者。

记者获知,为实现优质教育均衡,淄博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管理新机制,围绕县管校聘改革,以交流轮岗、全员轮聘、教师分流等方式,努力打破教师编制“壁垒”,充分释放教师队伍活力,有效推动了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除此之外,在引进外部优质教育资源上,淄博同样开始发力。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推进与北师大、山师大、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等国内著名教育机构的联合办学。

“引入优质国内外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形式的教育需求,更能推动淄博教育往更优更好的方向发展。”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张玉霞表示。

当然,淄博对于教育均衡的探索还不止于此。

2022年年初,淄博推出《教育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三年内新改扩建中小学32所,完成27所老城区薄弱学校的改造提升任务,新增优质学位5万个以上,全面化解“大校额”问题。同时,实施乡村薄弱学校改造提升行动,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内涵提升,引优招强,补短板,锻长板,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淄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认为。

如果说引入优质国内外教育资源是一种思维的开放,那么,新改扩建、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等方式,就是对现行教育困境的有解破题。

新政不止,步履未停。

但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上,受历史遗留因素影响,淄博教育的均衡化仍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这也就意味着,外界需要给淄博教育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