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山西>

“金三银四”求职季 面对虚假招聘要注意

山西晚报记者武佳

“金三银四”,每年的3、4月是人才招聘的高峰期,也是跳槽季。然而,不少人在求职过程中发现,有时候,面试官明明对自己很满意,怎么就没了下文?难道是遇到了虚假招聘,参加了一场假面试?

3月10日,针对求职者可能遇到的虚假招聘,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梳理,并邀请业内人士给出求职建议。

以面试为幌子套取个人信息

春节过后,太原市民赵女士开始在招聘网站上寻找跳槽机会,并发出去几份简历。第二天她就收到了用人单位HR(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邀请她去面试。

“其实,我并没有往这家公司投过简历,但想着是个机会,就准备了一番,去参加面试。”赵女士说,自己明明带了简历,但还是被要求重新填写一张表格,并留下了身份证复印件。面试官是一名年轻女性,一场面试就像聊天,几乎没有什么岗位信息。

这场面试过后,赵女士接连收到很多营销电话,她突然发现自己“上当”了,“我可能遇到虚假招聘,对方的目的就是套取个人信息。”赵女士说,她的那场面试自然也没有下文。

根据警方调查,这类型的假招聘,主要目的是骗取个人身份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复印件,可以用来购买“黄牛票”,或者办银行卡套现、洗钱等,危害较大,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以了解为幌子打探竞争对手情况

周先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项目经理,前几天,同行业的一家公司HR向他伸出橄榄枝,说想高薪把他“挖”过来,邀请周先生聊一聊。

因为是同行业,再加上丰富的履历,基本对方问什么问题,周先生都可以对答如流。但是到了面试的下半场,周先生就感觉不对了,对方一直以了解他为幌子,不断打听他手上正在进行的项目和客户,越问越细,引起了周先生的警惕。

“这种面试,招聘是假,打探项目情况才是真。”周先生说,在同行业中,假面试常常是竞争公司用来套取对方信息的手段,用面试的方式了解对方公司的架构、管理层的信息、联系方式等,可谓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以考察为幌子骗取劳动成果

说起找工作的经历,去年刚大学毕业的小刘感慨万千地说:“有的公司会借着考察的名义,给求职者布置‘作业’,内容涉及文案写作、视频剪辑等,明明费劲做出来了,也被公司采用了,公司却以各种理由不办理入职手续,说白了就是骗取劳动成果。”

很多职场新人有和小刘类似的经历。为了增加被录取的几率,新人会费尽心思去完成用人单位布置的“作业”,以显示自己的实力。“有些单位特别精明,采用了你的劳动成果后,既不录取你,也不说不用你,而是让你等消息。”小刘说,“这一等,就不知道等多久了,让人有苦说不出。”

遇到虚假招聘怎么办?

由于求职者并不了解用人单位真正的招聘情况,往往在投递简历乃至面试过后才发觉上当受骗。遇到虚假招聘应该怎么办呢?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智联招聘山西分公司总经理王斌,请他给大家支支招。

首先,求职者认为对方的问题让人不舒服甚至有侵犯隐私的嫌疑时,可以委婉拒绝,用不方便透露的话术去回应,摆正自己作为面试者的心态,而不是予取予求。

其次,察觉面试官对于求职者任职公司的兴趣明显大于对本人的兴趣时,就要引起警惕了,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应该有所保留,不要将所有信息都全盘托出,以防被有心人利用。

第三,有技巧性地完成面试“作业”,保护自身权益。王斌解释说,面试中有作业或者测试很正常,但如果测试过于详细和冗长,就要多留心眼了。一旦发现对方有套取自己劳动成果的嫌疑,可以用过往案例,或者模糊掉项目的关键内容来“交作业”,而不是给人做免费嫁衣。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公司挂着的岗位常年招而不聘,是HR为了“冲业绩”设置的。这些“僵尸岗”可以通过前期的准备筛掉。比如接到面试电话,不确定是否是有效面试信息之前,多搜索相关公司和岗位的信息和评论,如果已经有前人排雷,就可以提前规避开来,减少自己时间精力的浪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