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小小的面团,在双手间揉、搓、延、展,须臾之间就变成了一朵美丽的向日葵,或者一个威武的大将军,又或者一只可爱的小胖猫……一个个可爱的面塑在手上跃动,而做出这些精巧面塑的,是一群“特殊”孩子。
12月5日下午,这是非遗面塑传承王霞老师在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面塑工作坊内给同学们施教面塑手工作品场景。
平凉面塑传统技艺,是平凉民间面塑艺人以王霞老师麦面为主要原料塑造自然物种和人物的工艺技能。
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负责全市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的学校,学校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教授学生一些手艺技能。在这种背景下,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平凉泥塑,面塑等为残障学生铺陈生命底色”非遗项目,在传承非遗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在未来多了一个选择。
近年来,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开设平凉泥塑,面塑等课程,并邀请平凉面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霞担任课程老师。针对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拟定教学工作计划、探讨课程实施有效策略、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习制作面塑作品,形成了一套适合特殊学生学习的面塑课程模式。
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多次举办各类作品展示活动和专题交流活动,通过作品展示等形式,在提高学生技艺的同时,更激发学生的自信和社会交际能力。面塑工作坊内展台上摆满了特殊孩子们平时上课做的小作品,看到每一位学生都在认真地制作作品,都在尽最大努力呈现最好的作品。
“这是难忘的一天。对这些特殊孩子来说,面塑手工制作课不仅是一次有意义的现场展示,更是一次难得的社会融合,这将对他们将来良好地融入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记者表示。
经过摸索与实践,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面塑课程的开展模式已经逐渐成熟,而在进行授课的同时,老师们还录制了“平凉面塑”制作微课视频,开展了“平凉面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展示交流融合活动……
快乐而充实的面塑课程,配合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特殊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锻炼提升了手眼协调能力、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非遗技艺与孩子们相互成就,必将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在平凉市崆峒古镇的非遗街上,可以找到许多杨凯面塑和王霞花馍的展馆。展示的作品数量不计其数,有些展示的是充满乡土气息的平凉花馍,而有些则蕴含了现代美学元素。每一个面塑都栩栩如生,仿佛等比微缩的真人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