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刘薇李晓青)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2023年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记者走近身边的名师,记录他们躬耕教坛、至诚报国的师者故事。
侍克斌扎根教坛41载培育水利人才
日前,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公布,新疆农业大学寒旱区水利工程教师团队榜上有名。
9月10日,记者联系到了团队负责人——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侍克斌。今年66岁的他依然潜心钻研,向青年教师和学子倾囊相授,只为建成一支扎根新疆、服务水利的队伍。
“我的中学老师是武汉人,他经常给我们讲关于长江、三峡等著名水利工程的故事,在我心里种下了学习水利的种子。”高考时,侍克斌的大部分志愿都填报了水利专业。最终他如愿被新疆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录取,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先后在武汉大学攻读了水利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侍克斌(中)
侍克斌回忆,当时国内有不少高校和研究机构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他最终还是坚定并遵循了心里的念头:回新疆,建设家乡。
1996年,侍克斌组建了新疆农业大学寒旱区水利工程教师团队,聚焦寒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持续攻关,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
学水利是个苦差事,有时还会遇到危险。侍克斌从教期间,在完成科研、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去水利工地进行技术推广和实地指导。至今他还记得,在克州公格尔水电站现场推广技术时,需要挖掘一条十几公里的引水隧洞和900多米的深斜竖井,在深斜井扩挖施工利用导井溜渣时,导井发生了堵塞,堵塞体悬在导井中部,随时有塌方的风险,工人们也无人敢上前排除。侍克斌仔细观察,最后提出了从上部灌水,用水冲湿化的办法。
侍克斌回忆,大约用了几车的水,直到“咕咚”一声,石渣下降,导井通了。事后有人问侍克斌怕不怕,当时56岁的他说:“想不了那么多。”
面对诸多成果,侍克斌感激团队前辈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使良好的学风和团队精神得以传承。他最得意的是,自己的学生超七成留在新疆工作,这些年他和团队累计培养了近3万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水利学子。
“立德树人是根本,在我的课堂上爱国爱疆是第一,其次是做学问。”侍克斌说。
张烨三尺讲台浇灌幸福花朵
“今天收到了很多祝福信息,觉得自己很幸福。”今年是市第23中学数学教师张烨从教的第25个年头,她已经从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乌鲁木齐市红山教育领航人学科带头人。
47岁的张烨说,她刚入职时也会紧张,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叫王云的老教师手把手带教,帮助她一点点磨课。“当时王老师说,我和她的孩子差不多大,希望我如同她的孩子一样成长。”张烨说,王云鼓励她参加各级教学基本功大赛,在比赛中磨砺自己,渐渐地她收获了很多荣誉。如今,已经是正高级教师的她,也传承了王云老师的精神,对年轻教师倾囊相授。
张烨
张烨所在的数学教研组有21名教师,平日里她经常去听年轻教师的课,从讲授重难点的方法等方面给予年轻老师意见,发现他们授课的闪光点,也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在担任教研组长期间,她为年轻教师规划职业生涯,鼓励他们多走出校门参加大赛。
“作为学科带头人,我既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准,更要起到带头作用,帮助更多年轻教师成长。”张烨对学生也倾注了深深的爱,她形容学生如花,只是绽放的季节不同,老师要帮助学生设计人生。
张烨回忆,曾经班里有个学生比较顽皮,学习比较吃力。一次自习课上学生们都在写作业,只有他趴在桌子上。“我走过去看了下他,没有打扰。下课后他在我桌子上放了一张纸条,写着‘我知道你们都讨厌我,甚至不愿意看我一眼’,我感到很震惊。”张烨给他回信写道:“老师只是不愿意打扰你,如果你选择安静地思考,老师尊重。老师希望你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自暴自弃,要掌握本领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毕业后我也了解过他的境况,他一直很努力,我很欣慰。”张烨说,三尺讲台上她授业解惑,同时也和学生教学相长,收获着成长的幸福。
高伟深耕职教匠心育人
从中职生到“中国注册烹饪大师”,再到一名中职学校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多年来,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烹饪教师高伟在的道路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蝶变”。
这个教师节前夕,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为自治区级中职中餐烹饪研修工作室正式授牌,作为该工作室的主持人,高伟将在今后三年里,和其他6名教师围绕中餐烹饪专业开展专题项目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举措,他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通过这一平台将“教、科、研”研究成果推广到更多职业院校,让更多职业院校学生受益。
“作为 教师,任重而道远。”今年53岁的高伟说,除了传授一技之长,更多要向青年学子传递出一个积极的导向:人人可出彩、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激励更多中职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高伟(右)
在高伟看来,教师只有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学生。在19年的 教学工作中,高伟努力钻研食品雕刻、冷拼、面塑、糖艺技术,填补了新疆中职职业学校教学的空白,并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乌鲁木齐市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教育教学名师”“中国注册烹饪大师”“新疆烹饪大师”等荣誉称号。
他连续18年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辅导的学生中获得国家级金奖1人、银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优秀奖3人,自治区级一等奖17人……为餐饮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烹饪专业技能人才。
今年,高伟还被乌鲁木齐市职教中心聘为乌鲁木齐市中等 兼职教研员,以“产、学、研”作为工作中心,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的作用,促进学校中餐烹饪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形成教师合作互动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他说,今后将继续坚守在 一线,深耕课堂、倾心教学,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陶丽晴用爱点亮视障学生的“心灯”
她,矢志献身特教事业,帮助视障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她,温柔耐心,是学生们眼里亲切的“陶妈妈”,她是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思政教师陶丽晴,执教36载,用爱点亮视障学生的“心灯”。
“陶妈妈,我现在在北京,有工作,有恋人,一切都很好,提前祝您教师节快乐……”9月9日,已经毕业三年的学生孔珊珊通过电话向陶丽晴表达节日的祝福。听到电话那端开朗的声音,陶丽晴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通过教育,让残疾孩子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这是我职业生涯里最珍贵的礼物。”54岁的陶丽晴说。
陶丽晴
1988年师范专业毕业后,陶丽晴选择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她快速自学掌握盲文、手语,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了解特殊教育前沿知识,先后荣获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工作先进教师、乌鲁木齐市“四好教师”等荣誉,2017年,她还进入新疆视障教育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工作,工作室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优秀等级;2020年参加市“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盲校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研究,荣获二等奖。
除了不断提升教学能力,陶丽晴经常跟学生探讨热门话题,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
2020届视障学生孔珊珊住校学习期间,因为盲文基础差,文化课学习很吃力,孔珊珊为此总是情绪低落。陶丽晴发现后经常鼓励她,每逢节假日,陶丽晴还将孔珊珊接回自己家中,带她逛街买菜、照料她的一日三餐。点滴生活中的关心关爱让孔珊珊学习动力十足,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自信。
在陶丽晴呵护下长大的学生,有的已经圆了大学梦继续攻读研究生,有的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成为新时代自立自强的劳动者。正如她常对年轻教师说的那样:“特殊教育是大爱()教育,将残疾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人才,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这句话也是她36年特殊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和人生追求。
(图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