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云南>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打好政策“组合拳” 织好就业“服务网”

——思茅区人社局推进稳就业保就业系列报道(1)(副题)

普洱日报记者付颖通讯员王雁文/图

就业即民生。近年来,云南普洱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紧扣群众就业服务需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助力企业群众稳岗就业,多措并举织紧织密就业“服务网”。

就业,一头牵着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思茅区人社局)坚持把保就业、稳就业作为民生实事的重中之重,细化工作,坚持减负、稳岗、扩岗并举,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多措并举织紧织密就业“服务网”。

援企稳岗保就业

企业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稳就业的主力支撑。思茅区人社局主动深入企业、深入一线,面向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政策宣传解读,推送市场招聘内容和岗位信息,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困难需求,现场进行政策解读、法规咨询和座谈交流,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人社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思茅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上门为我们讲政策、找堵点,让我们了解了之前不太清楚的政策,而且他们还贴心地留了联系方式,方便后续的沟通。”普洱淞茂滇草六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刘香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思茅区人社局多次到普洱市工业园区木乃河片区开展政策进企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公司在思茅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就业帮扶车间的申报工作,公司就业帮扶车间通过认定后,不仅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还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用工保障。

不仅如此,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生物医药企业缺乏医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后,及时与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沟通,由双方共同组织实施,在普洱淞茂滇草六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了药品药学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可以就地、就近开展专业培训和职称评审,进一步畅通企业人才发展通道,壮大全市药学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据悉,思茅区人社局在积极主动、高效地宣传一系列政策的同时,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爬坡过坎,稳岗扩岗保就业。2022年,思茅区人社局从“降、缓、返、补、扩”5个方面综合发力惠企业、稳就业、保民生,向1092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107.51万元,惠及职工22012人;向435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303.30万元,惠及职工6066人;向109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53.55万元,极大地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助推企业纾困发展。接下来,思茅区人社局将持续打出政策组合拳来稳市场主体稳岗位,以“免申即享”的便利和“真金白银”的补贴帮助企业减压,全力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突出重点稳就业

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就业,是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思茅区人社局始终把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多举措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抓重点、强服务、防风险,持续提升思茅区就业质量。

引导患者、摆体位、扫描、回应排队患者的提问……在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就业见习生柳阳正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毕业后,我觉得自己实践能力欠缺,在看到医院招收就业见习人员后就来应招,通过一年的学习,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柳阳说。

不仅是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在思茅区的各个企业也都有像柳阳一样的就业见习生,他们通过就业见习升华理论知识、增长实践技能、缩短工作适应期,提升就业能力。据了解,为解决高校毕业生“本领恐慌”,思茅区人社局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目前有就业见习工作单位15家,吸纳就业见习人员145人。在强化规划管理,指导见习单位建立带教制度,定期跟进见习人员管理、政策落实和见习实效等情况的同时,思茅区人社局还对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至24周岁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的单位,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单位,见习补贴标准每人每月再提高500元。

同时,思茅区人社局精准岗位对接,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全面收集了解各家企业单位用工信息和岗位情况,为高校毕业生、待就业青年、农民工等群体分类提供相关就业岗位,通过线上招聘线下走访的方式,开展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和民营企业服务月招聘活动,积极通过思茅区就业微服务微信公众号进行岗位推介,招聘岗位既有传统专业需求,也有新兴行业人才需求,总体呈现岗位优、分布广的特点,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就业机会。目前,已开发用工岗位8000余个,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以及岗位推介会38场;开展线上招聘会15场,120家用人单位开展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534个。

此外,思茅区人社局还通过印制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册、微信公众号就业信息推介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并强化权益维护,持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保障重点就业群体的合法就业权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