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了窄小的房间。简单的洗漱过后,他像往常一样埋头做起了数学研究。
厚厚的纸张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公式,复杂且深奥。
余建春思绪跳转的同时,心底也是百转千回。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在经历过一望无际的“低谷”之后,急速反弹到了巅峰。如今热潮退出,他又再次“降落”回原点。
余建春知道,这一切的“跌宕起伏”都是源于——卡迈尔数。
余建春出生在河南信阳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深知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楚,所以心底一直希望可以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只是遗憾的是,无论他多么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一般。
祸不单行的是,在他初中毕业之前,父母接连去世。这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余建春清楚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更何况现实也没有给他继续上学的机会。比起在校园求知,他更迫切的是需求是“赚钱”。
于是年少的余建春替自己做了一个足以影响人生命运的决定:放弃升 、考大学,去读中专。
在余建春看来,正常的求学流程需要至少再花费七年的时间,而他在中专,只用三年就可以毕业参加工作。
那时候的他多少有些“急功近利”,只是这也是对现实的无奈与屈服。
学历并不是决定人生高低的唯一标尺,余建春坚信自己可以在专业领域内做到“最好”,凭借专业技术弥补学历上的不足。
然而余建春中专学习的是畜牧专业,等到毕业之后,他将北上广几个大城市挨个跑了个遍,最终还是没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余建春忍不住怀疑自己当初的“预想”是否太过儿戏了,专业不对口也就意味着他着三年“学了个寂寞”。
可生活没有给他反思和后悔的机会,为了生存下去,余建春只好“放低要求”,积极抓住每一个求职机会。
为此,他当过小区的保安,在劳务市场卖过劳力,甚至还去日本农场种了两年红薯……
彼时同龄人还在为高考奋斗,或是刚踏入大学校园。余建春就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一圈,是个颇为老道的“打工人”了。
可是即便身兼数职,朝九晚五。余建春也没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他的生活依旧拮据。
无奈之下,余建春只能放弃他的“大城市梦”,结束漂泊生涯,回老家当了一名物流包装工人。
余建春是不甘心的,残酷的现实和始终如一的贫困让他痛苦不已。
为了排解心底的压抑和苦闷,余建春养成了默默推演数学公式的习惯。殊不知这个习惯就是改变他人生的重大契机。
其实余建春学生时代的数学成绩并不突出,只是他对其中的卡迈尔数十分感兴趣。
卡迈克尔数就是一个初等数论问题,有关高等数学对它的专业定义反而十分晦涩且难以令人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几个因数相乘而得一个的积数,若是这几个因数的任意一个减去1后依旧可以被这个积数整除,那么这个积数就是卡迈尔数。
卡迈尔数就和圆周率后面的小数点数字一般,大家都知道还会有更多的数字存在,但却没有一个统一具体的公式将它们全部计算出来。
因此这个数学问题可以说世界级别的难题。
在除了专门从事数学研究以外的大多数人看来,研究卡迈尔数是个无聊且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行为。
偏偏余建春对此很感兴趣。也可以说,余建春是通过研究这些数字,才能让自己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
余建春的这种行为落在其他工友眼里,就是另类且怪诞的。
他们甚至打趣余建春:“若是你当初上学时有这么用功,那现在就不用来这上班了。”
说这些话的工友们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恶意,然而这些话却令余建春感到格外的刺耳。
他不仅没有放弃研究卡迈尔数,反而越发沉浸其中。
余建春心中似乎存了一股无名之火,分不清是对那些“冷嘲热讽”工友们,还是对无力摆脱的现实困境。
余建春将卡迈尔数当做了一个心灵寄托,甚至是一个“朦胧”的希望。只有具体希望是什么,那时的余建春也说不上来。
总之他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数学研究上,一下就是八年。
2016年,浙江大学的数学教授蔡天新收到一份“特殊”的邮件。说它特殊,是因为这封邮件的发信人他并不认识。
出于好奇,蔡天新教授点开了这封邮件,殊不知这个简单的举动悄然改变了余建春的一生。
蔡天新教授将整篇邮件看完之后,大为震撼。关于卡迈尔数这个困扰世界数学界的难题,有人居然得出了解算公式,还一下子就是五个。
蔡天新按照信上给出的公式一一代入推算,得出的结果完美地印证了答案。
蔡天新既激动又震撼,他看着信中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清晰的分析思路,想到来信的是一个名叫余建春的人。
蔡天新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脑海中形成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应该是个数学方面的“优等生”。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公式的推理过程,蔡天新当即联系上了余建春。
那一天,余建春像往常一样在物流公司上班。接到蔡天新的联系后久久不能反应过来,他没想到居然真的可以收到回复。
要知道在此之前,余建春不止一次给各大学的知名数学教授们发送过邮件。
为了证实自己的推理他还专程跑到很多大学校园里,特意询问那些相关的数学教授们。然而始终没有答复。
如今乍然有了回应,余建春只觉得欣喜若狂。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蔡天新的认同让他八年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更令余建春没想到的是,蔡天新教授还专门邀请他前去浙江大学讲课。
在浙大的讲堂上,余建春压下心底的忐忑和紧张。将心里早已经滚瓜烂熟的公式和推理过程再一次复述给全场的师生们。
在一行行公式和数字当中,余建春觉得自己的人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过去的某种缺憾也在无形当中慢慢“修复”。
而余建春的名字也随之被网络和媒体广为传播,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一个中专毕业的物流打包工人竟然破解了世界难题,还得以去国家一流大学讲课,这无异于一场“草根”的大逆袭。
甚至连当时美国的CNN都专门对此做了报道。
美国电影《心灵捕手》中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波在席上公布了一道困难的数学题,无数优秀的数学天才一筹莫展,最后却被却被年轻的清洁工随手解了出来。
这个奇妙却梦幻的故事如今实实在在发生在中国,美国媒体一度将余建春誉为“中国版的心灵捕手”。
总之,物流包装工人一“战”成名,从物流包装工人摇身变成数学界的新起之秀。
甚至有人专门围绕他拍摄了纪录片,将余建春的创作生活展现在大众视野当中。
余建春被无数鲜花和掌声包围,过去三十二年的困顿和抑郁一扫而空。他觉得自己拥有了全新的人生,很多人也预判他今后的路将一片坦途。
然而很多时候,现实总是会偏离人们原本的预期。
其实余建春的成功很“惊险”,这其中充满了侥幸和无奈。若是没有蔡天新的出现,他很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每日不得不陷在生活的窘境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当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工作。
可以说,蔡天新是余建春的“伯乐”。然而伯乐可是识出“好马”,却没办法保证这匹马可以真正的名扬万里,物尽其用。
换句话说,余建春的成名来得轰轰烈烈,结局却稍显“潦草”。
余建春在卡迈尔数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水平,堪称研究生水准。但除此之外,他的数学功底就只是中专水平。
因为没有系统的接受过大学教育,余建春连高数和微积分都看不懂,也没有任何相关知识的储备。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只是对数字敏感。”
因为对数字敏感,所以余建春在推理卡迈尔数的时候,更多的不是凭借数学理念和知识。而是依靠“灵光乍现”和“猜测”。
也就是说,脱离了卡迈尔数以外,余建春在数学上堪称一个“小白”。根本没有能力担任具体的数学研究和教学。
所以虽然蔡天新很欣赏余建春的天赋,也没办法将他破格安排到浙江大学任教或学习。
辗转之下,余建春到了湖州丝绸之路控股集团。
在余建春看来,能不能进浙江大学并不是首要的。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因此得到一个好的工作,“世俗”地说,就是变现。
起初余建春担任的职务是数据分析师,然而很快,湖州丝绸之路控股集团的董事长凌兰芳就发现了问题。
经过几天的实践考察之后,凌兰芳发现余建春只是对数学问题感兴趣,但是有关高等数学知识的储备几乎为零。
“他根本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不能当数据分析师,凌兰芳又给了余建春其他几个选择:财务、企业财务汇总、行政办公。
凌兰芳和蔡天新教授是好友,在好友的委托之下,有意关照余建春,所以愿意对他放低要求。
谁知道即便如此,余建春依旧无法胜任其他的工作。因为余建春不会操作计算机,连最基础的办公室办公能力都不具备。
除此之外,余建春的性格也颇为内敛沉闷,公关和人事的工作也胜任不了。最后,凌兰芳只好让他去做内勤工作。
只是这一次,余建春拒绝了。
如果说之前的称赞和荣誉让余建春心花怒放,仿若置身云端。那如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则将他彻底从天堂摔到地狱,彻底清醒过来。
余建春渐渐明白,卡迈尔数的巨大光辉让他错以为自己拥有了命运“翻盘”的机会。但事实上,比起机会,他更需要的是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而现在,他显然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与其“德不配位”,白占一个工作岗位,还不如踏踏实实充实自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发光发热。
所以余建春离开了。
而公众对于余建春的关注也在其他层出不穷的新消息中淡了下去,热潮退去,余建春失去了焦点地位。
这一场绚烂却短暂的经历让余建春的人生发生巨大的波荡,也让他的思想和认知提升到新的水平。
他如今依旧需要钱,依旧希望能够获取更高薪的工作。但在这之前,他选择成为一名电机组装线工人。
余建春负责徒手将流水线上重达七八十公斤的成品电机搬运到包装箱中,同样的动作每天重复四五百遍,一天下来的报酬是两百多元。
这个新工作的工资并不比快递员高上多少,甚至耗费更大的体力。然而余建春却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安心”,因为他是在靠自己的能力赚钱。
结束了一天疲惫的工作后,余建春依旧选择躲回房间研究数学公式。虽然生活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他对数学的喜爱和热情并未因此发生改变。
对余建春而言,这样平淡且平静的生活才是真正适合他的。
余建春的出名像极了一场逆袭,只是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虽然很多人会唏嘘感叹,但这样的结局虽然在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