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浙江>

11年里两院院士增选高校排行榜! 8所双非跻身50强, 清北浙大排名前三

如果谈起2021年中国高校“两院院士”增选排名,大家立刻为异口同声地回答,浙江大学排名全国高校第一位。

因为,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浙江大学共有5人成为两院院士,增选人数超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排名全国高校第一位,震惊了全国高校界,也被网友们津津乐道。

人们也纷纷为浙江大学点赞,浙江大学也为全国高校树立了楷模,做出了表率。

当然,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表现非常出色,两校分别以4人增选,排名并列全国高校第二位。

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6所985工程大学,各有3人增选,排名并列全国高校第四位。表现中规中矩。

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等8所高校各有2人增选,并列排名全国高校第十位。体现了985工程大学、理工类大学、中坚九校的优势地位。

不过,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那就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工程大学,无一人入围两院院士,在两年中晋级两院院士“颗粒无收”,不仅使人感到意外,也有点不能理解。

好在我们高兴地看到,南方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等6所“双非”大学、“四非”大学,均有1人成功当选。显示了以上高校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学科实力。

就当人们在热烈谈论浙江大学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时候,人们发现,如果把时间向前推进到2011年,我们就可能从11年中当选两院院士的人数上,我们也能够从中挖掘出更多的、更内在的隐含信息来。请您继续往下看。

第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仍然是最强的“绝代双骄”

其中,北京大学一改2021年的“疲软”,以26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总人数32人排名全国高校第一位。

清华大学一如既往地以17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总人数29人排名全国高校第二位。

第二,复交浙科仍然是产生两院院士人数较多的“中坚力量”

其中,在2021年表现卓越突出的浙江大学,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8人,总人数16人当选,排名全国高校第三位。

上海交通大学以1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当选,排名全国高校第四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逆势崛起,共有1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当选两院院士,排名全国高校第五位,颠覆了人们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看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有1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当选两院院士,排名全国高校第六位 。超过了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C9联盟高校。

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分别有10人当选,并列排名全国高校第七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当选,排名全国高校第十位。

第三,8所“双非”高校跻身全国高校前50强,也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意识、定势思维,给“双非”大学和“四非”高校树立了表率。

其中,香港科技大学有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0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排名并列全国高校第十四位。

首都医科大学有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当选,排名并列全国高校第三十四位。

河北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陆军工程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各有2人当选,排名并列全国高校第四十八位。

以上8所“双非”大学或“四非”高校,是全国高校中的佼佼者,令人肃然起敬,令人默默地点赞。

进行详细分析和相比,我们可以发现11年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高校,呈现出以下规律。

第一,有相当一部分是医科类大学,医科类大学在两院院士评比中更容易出彩。

医学类的每一次进步,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在近年来,有更大的突破,所以能够做出突出成就。

比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双一流”建设 高校)、海军军医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首都医科大学(双非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北医科大学(双非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双非大学)、空军军医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医科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等等,共有8所,占全部62所高校的12.90%。

第二,理工类大学当选两院院士的人数比较多,理工类大学晋级两院院士的优势更大。

理工类大学从事理科和工科的研究,也容易在科技上实现创新,也可能有重大发明。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等,共有7所,占比11.29%。

第三,科技类大学当选两院院士也具有相对优势,科技的作用显现无遗。

毕竟科技类大学,其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科技研究。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等,共有8所,占比12.90%。

第四,地、矿、油、农业、林业、农业、化工等高校,更容易当选两院院士。

地、矿、油、农业、林业、农业、化工类高校,直接从事第一线科研工作,很接“地气”,容易在科研上做出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比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等,共有8所,占比12.90%。

第五,工业类大学当选两院院士人数相对较多。

工业大学直接与产业挂钩,直接服务于工业生产。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等,共有3所,占比4.84%。

第六、文科相对强势的院校在当选两院院士的人数上,呈现明显的劣势。

如:复旦大学仅排名全国高校第七位,南京大学仅排名全国高校第十三位,北京师范大学仅排名全国高校第四十八位。而中国人民大学至今没有两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没有进入全国高校前五十强。

希望我国高校能够创新评比机制,推出文科类院士,切实推动我国的快速发展,并使我国人才培养出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