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浙江>

浙江大学召开第五次文科大会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柯溢能

12月15日,浙江大学第五次文科大会在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召开。大会主题是:胸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着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开启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谭方正讲话,副校长何莲珍介绍第四次文科大会以来浙江大学文科发展情况,校党委副书记傅强宣读有关文件。校领导朱世强、周天华、吴健、黄翔峰、李晓明、朱慧出席,副校长黄先海主持会议。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在会上讲话。他指出,浙江大学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把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来抓,在学科、人才、平台、机制建设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专业学科上谋划新布局,在人才项目上实现新增量,在研究成果上作出新贡献,在发展气象上呈现新风貌,文科建设整体取得积极的成效。

任少波就推进学校文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作出部署。他强调,要明使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研究阐释,强化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探索,强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服务,强化民族复兴的文化责任担当,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浙大贡献;要聚人才,坚持培根铸魂,提升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帮助提升全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高水平文科人才引育,建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要强主流,加强系统性谋划,拔尖筑峰,固本强基,交叉会聚,做特做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要创一流,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国之大者”,培育精品力作,打造创新平台,创新发展机制,在学术体系创新中探出新路;要拓影响,注重声誉提升,推动政治话语的学理表达、学术话语的大众传播、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形成与浙大文科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要守阵地,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对广大教师的政治引领,提供文科发展优良环境和生态,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任少波强调,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抓好落实。教师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争当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努力在研究真问题上出大成果。全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拉高浙大文科使命愿景,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设浙大文科发展的幸福乐园,打造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谭方正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浙江大学采取战略性举措和变革性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推动学校社科事业达到了新高度,并为整个高校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和较大贡献。他希望浙江大学要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上当好先锋队,着力在打造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上下功夫;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当好排头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要在提升咨政启民服务能力上当好模范生,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希望浙江大学抓住历史机遇,勇担历史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作出新的贡献。

去年10月8日,学校发文筹建文学院、历史学院和哲学学院,经过一年的努力,筹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次会议正式宣布成立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

近年来我校研究机构建设成效显著,高层次研究机构队伍不断壮大。任少波为受到表彰的十家研究机构颁发奖牌。这十家单位是:汉语史研究中心、中华译学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金融研究院、立法研究院、神经管理学实验室、共享与发展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制度研究院。

校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部主任许钧教授,文科资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李实教授,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俊森教授,校敦和讲席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王云路,青年教师代表、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韩双淼,国家高端智库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亮,围绕文明交流互鉴、社会科学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文化传承创新、青年教师成长、咨政服务能力提升等角度,作了交流分享。

立足学校文科发展现状,面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以及学校新发展阶段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学校研究提出了《浙江大学关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2027年)》,提交此次文科大会讨论。

下午,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文科学院教师参加了分组讨论。

校文科资深教授、讲席教授等特邀代表,总会计师、党委常委,各文科学部、相关学院(系)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研究机构代表等参加上述有关活动。

让我们走进大会现场,听听专家学者们的思考与体会——

校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外国语学院教授许钧:

在新的历史时期,文科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重要的发展机遇,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此过程中有四点非常重要:一是价值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价值观上能够为全世界带来创造、丰富、发展,为全人类的文明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二是双向交流,在中外文明的交流过程中不能上演“独角戏”,要积极构建开放包容的关系,推动不同文明间相互学习、共生共荣;三是动态发展,文明的生长、价值观的塑造、知识体系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认真走好每一步;四是理论创新,要致力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为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做出中国贡献。相信通过全体文科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浙江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能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浙大独有的贡献。

校文科资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实:

社会科学研究要坚守“求实”“求是”精神。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目的是探索人类社会发展总体规律,客观真实地解释世界,因此要坚持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研究,充分掌握事实、数据和信息,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世界。在求实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求是,探索事实背后的规律、真相、原因,因此坚守“求实”“求是”精神要付出艰苦劳动,甚至在现实中付出沉重代价,需要广大研究者具备历史视野、全球视野和勇气担当。社会科学研究还应当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关系,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所用,但不能歪曲事实、隐瞒真相,要坚持研究的相对独立性,坚守学者良心和学术底线;二是处理好与大众、与媒体的关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还要不唯众,始终坚守社会科学研究自身的规范和准则,鼓励新思想、新发现,勇于创新、勇于突破。

校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俊森:

我们从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使命任务出发,对如何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进行了大胆初步构建、小心求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我们尝试提出“三位一体+两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构建。政府、企业和家庭这三个主体同心协力向着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同一目标,同时重视发挥政府、企业和家庭的主观能动性,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制度环境的“两翼”,构成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区别于传统西方经济学、苏联计划经济学的独特理论贡献:“摸着石头”动态不断优化,纠正了市场失灵,规避了西方式制度摩擦,避免了“休克疗法”(摩擦成本过高)的闯关失败。

校敦和讲席教授、文学院教授王云路:

我感受的幸福共历经四个阶段。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幸福较容易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幸福的感悟变得深沉,我觉得当一个人将职业当做事业,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是幸福。我从事自己喜欢的汉语研究是一种幸福,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也是一种幸福。而最近几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我似乎对幸福的理解又有所不同了。随着对语词背后隐藏着意蕴和道理的深入思考,我似乎意识到每个字词的构造与变化,都体现着古人认识世界的思维印记,承载了先民独特的认知模式。我在对一个个词语的分析中逐步感知古人的世界,这让我兴奋不已。作为研究汉语的学者,做的事情有益于民族文化与传承,我感到了更为深沉的幸福感和责任。未来,希望浙大文科和所有文科工作者能进一步做到“信、乐、静、简、真”,不断营造文科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韩双淼:

在面临如何进一步明晰并建立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的问题上,我认为青年学者应该沉下心来,以“甘坐冷板凳”的信念专注深耕某一方向,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努力产出具有真正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并通过扎根本土的研究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学术讨论作出独特贡献,这也正是我个人的选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对学生的职责不仅仅是知识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鼓舞、人格的引导,面对学生不同的性情、追求和成长节奏,还要给予充足的包容与耐心。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旭亮:

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大背景下,需要发挥高校多学科、海内外人才汇聚优势,助力国家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破解世界发展、人类发展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和中国智慧。新形势下,浙大智库学者“再出发”要积学为本、哲思为先、智谋为重、策行为乐,实现“六个转变”:突破学科界限,从学科单一向融合贯通转变;突破文献范式,从静态式向紧跟社会需求动态式转变;突破理论导向,从偏学术型向学术实践型转变;突破思维方式,从零散式向系统性转变;突破凝练方式,从经验式向科学化转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