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教育全面发力。
就在本月初,萧山区又签约了一批名校。
当中,既有名校教育集团领办的新建学校,如杭二中城厢分校,学军中学世纪城分校,暂定名为学军国博小学;
也有合作共建,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新教育研究院等将合作共建附属学校。
最大赢家莫过于钱江世纪城。早在今年初,崇文、学军、世外、天长“四大名校”落地的消息一出,板块内二手房量价齐涨。
如今,学军国博小学再一官宣,更是如虎添翼。
差不多同一时期,杭州中考新政落地,原定的分配生比例进一步提高。
根据最新文件,自2025年起,杭州8所重高的分配生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至70%;优质普通 由原来的40%,提高至70%。
最新发布的《萧山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中提及,萧山区优质 名额分配比例,到2025年为70%,2027年将达到75%。
02
两大消息接踵而至,家住时代奥城的孟母菁菁,终于下定决心不再折腾学区房了。
菁菁女儿今年刚满4周岁,一年多前全家人就在“备战”学区房。根据前辈们经验总结,未来若想上名校,起码要提前三四年落户。
既要不降低居住品质,又要小孩上名校,南星桥的次新房无疑是首选。
可问题来了,夫妻俩已无购房资格,要买学区房只能先卖再买。
这几年,搭乘G20、亚运会的东风,时代奥城房价涨了一倍多。可南星桥次新房的总价更贵,一套改善四房动辄1500-2000万。
即便卖了房子,缺口仍有500-800万。如此一来,买卖时机得掐的准,不然这边卖低了、那边又买贵了,缺口更大。
当然,还有另一选择,那便是读民办。如此一来,房子倒是不用折腾了。
只是,每天的日常接送成了难题,只要想到每天早晚高峰穿梭在杭州城,就头大。
菁菁不止一次听朋友同事吐苦水,每次从滨江、南星桥,跑去桥西的文澜接送孩子上下学,有多崩溃。
明明提早了半小时,明明学校近在眼前,却堵的一动不能动弹,还不能当着孩子面发脾气。孩子更苦,课业压力大,还得浪费时间在路上。
现在,学军、崇文都在家门口,虽然只是分校,好歹有名校的底子在。
03
名校遍地的杭州城,像菁菁这样放弃折腾学区房的家长,越来越多。
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学区房的执念越来越弱。
朋友荣先森从一开始就坚定让儿子就读家门口的普通小学,原因有二:
其一,距离家近,步行不过500余米,上下学老人接送方便;
其二,该小学覆盖的区域,多是改善型商品房小区,能买得起这一价位段房子的业主,大多实力不俗,未来生源方面无需发愁。
鸡娃说到底还是娃。生源不行,师资力量再强,不过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分配生比例调整后,丁女士就在犹豫,要不要将户口迁回老房子。
老房子对应的初中,隶属杭州第二梯队,虽然教学水平、学风不及第一梯队的中学,但新的中考政策下,无疑能博一个更稳健的就读 的机会。
毕竟,若是连 都升不上,更别提未来考大学了。
而且,不少家长们发现,上了名校也没有预期中那般美好。
陈哥说,他就是典型的“试错一代家长”。大女儿上学那会,夫妻俩什么都不懂,跟风买了滨江某名校学区房。
几年下来,发现名校本部并没有预想中的好。不光是他,不少同龄段的家长也有类似反馈,反倒是新建的分校区,更获家长青睐。可此时转学,或申请换校区已然不可能。
陈哥说,等小女儿上小学时,他会跟其他二胎家长一样,选择去新校区。虽然上下学远了点,但只要对孩子好就好。
04
先前,北京妈妈群里流传一张截图,标题是“身边几个中产,教育风向突变”。
截图中提及的三户中产家庭,朋友A,互联网老民工,北京加外地共3套房,2辆车,N百万存款,体制内退休。
独生子勉强考进二本,原打算花两三百万让孩子出国镀个金,后来改变主意,表示绝不送孩子出国。
照目前留学回国月薪8000-10000元的行情,300万够保孩子30年不失业,不如留着以后补贴小孩。
朋友B,金融从业者,北京2套房(含学区房)存款,原计划中考后让孩子去读国际部,后来上了普高。
现在也不准备卷了,高考考个差不多的本科院校就行,未来若就业形势不好,读国际部及出国省下来的钱,就当工资发给女儿,当个全职儿女。
朋友C,某医院副院长中学老师的夫妻组合,孩子就读985高校,同样不准备送孩子出国,等大学毕业后,每月给孩子5000元,找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要活得太累就行。
其实,并不是突然改变的。
以前中产家长鸡娃,想的是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流行给娃托底,是因为费劲卷半天,不如投资自己,价值能最大化。
也就是此前盛行的鸡汤:鸡娃不如鸡自己。
当然,观念的转变不会一蹴而就。就好比杭州学区房,这十几年一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杭六条”新政后,杭州名校学区房出货量大增。多个板块的中介均反馈,成交量明显比前几个月要好。
学区房的流动性恢复了。但从价格上看,并没有出现明显回弹,更多还是靠着“以价换量”。
05
买不买名校学区房,这个问题可类比“是当鸡头,还是做凤尾”。
大多数家长想的是:名校不论是师资、还是校风都更甚一筹,好的学习氛围,也更容易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况且,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基础不打好,又怎能指望 三年一飞冲天?
但现在教育大环境跟前几年不同了。
首先,名校资源不再集中化。各大教育集团都在攻城略地、频繁地开设导致,导致杭州现在名校遍地开花。
上周看到学军国博小学的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学军不是已经落户世纪城了吗?怎么又来。
从身边朋友那也了解到,不少名校分校区,虽然才投入使用,可校风管理十分严格、青年教师态度端正,并没有因为学校“新”而放松教学质量。
其次,中考政策一再改革,分配生名额不再与学校办学水平挂钩,而是主打分配。
换言之,中考政策也普惠了。第一梯队学校的蛋糕,要拿出来分给第二梯队跟菜中。
还有一点,小学、初中并不是人生关键,相反, 、大学才是真正较量的开始。
全国重点大学里,有多少学生小时候就读的是菜小、菜中,最终还是迈入高等学府。
选择放弃购买名校学区房,不单舒缓了孩子的学业压力,更减轻了家长精神与经济上的压力。至少,不必斥巨资为学区溢价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