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浙江>

当校园里飘满“诗意”, 那是怎样的浪漫! 如何培养孩子的书卷气? 欢迎校长们自荐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金丹丹姜赟通讯员朱张津杨建峰茅雪峰狄柳英

三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我们认识了很多可爱的诗词少年。我们感叹他们身上诗词浸润的书卷气,在激烈比拼时展现的聪明机敏与从容淡定……

这些钟情于古诗词少年的背后,是一个个充满诗意的校园。

当孩子们每天徜徉在诗意校园中,在潜移默化间感受古诗词的温度,体味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杭州荷堂“悦”读2.0版

推荐人: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校长叶建群

三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是初中组的“最强战队”之一,这得益于学校多年来推行的“荷堂‘悦’读”工程。目前“荷堂‘悦’读”已经进入2.0版。

学校设置了“荷韵”朗读亭,同学们可以在课间、午间来此自由吟诵,每周一个主题。这些作品将在校园里播放,营造人人会读、好读、乐读的“悦读”氛围,让诗词文化走进同学们的心灵。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校开发了“唐诗里的杭州诗画展”等专题,激发同学们对古诗词的热情;分年级开设“X”课程,八年级《跟着诗词去旅游》、九年级《唐宋文人的快意人生》等,引导同学们学会从社会生活中发现诗意,体味古典诗词在当今的意义与价值,增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学校非常注重阅读的反响与立体效果。每个班每月都会开展读书分享会、成果展示周,展示古诗词学习中有专长、心得的典型代表,“百家讲坛”“小先生授课”等都是诗词能手展示的舞台。学校还设立了读书节、国学节,集中展示阅读素养,鼓舞同学们从阅读的此岸走到成长的彼岸。

一边阅读,一边行走。学校探索跨学科学习、行走课堂,引领学生将学习古诗词转化为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

在“荷唐慧探”劳动实践课中,同学们将《诗经》研究成果《椒聊》《载芟》的唱诵和讲解视频与班里农园产品辣椒酱进行校内联卖,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也将诗词美学融入实践与运用中。热爱诗词的董铭萱同学还创办了公众号“蛋蛋后诗经总社”,探究、学习、挖掘中国诗词文化宝藏,目前已完成14首《四库全书》的诗经古琴曲目的打谱作曲。

台州无边界学习空间

推荐人:台州温岭市锦园小学校长阮良德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台州温岭市锦园小学的一天,是被诗词诵读声唤醒的。大厅晨诵会,伴着悠扬婉转的旋律,孩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成了校园每天清晨的一道美丽风景。

从2005年建校以来,锦园小学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打造,近三年,更是提出“全息阅读·书香锦园”品牌战略。

学校精心营造书香韵味的校园环境,校门广场“书香嗣锦”、教师书吧“翰墨流韵”、书香长廊“悦读瑕光”等,呈现浓浓的诗意文化和阅读生态。学校实施“全息阅读”,积极构建“全时、全科、全员、全境”阅读机制,利用“晨诵、午读、暮吟”及书香课、碎片化时间,实现全科联动,开设空中课堂。

以时间为序,一天里,晨读课开设“相约童谣”“古文大派送”等栏目;课间10分钟开设“好诗天天见”栏目;语文课前5分钟,背诵古诗文及经典散文;放学后,学校又把阅读延伸到家庭,确保学生每天半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打造无边界学习空间。

每年三四月的读书节,则是学校全员阅读的高潮期。2021年,学校举办了“以‘伊’敌‘N’不服来战”诗词擂台赛,61名热爱诗词的同学向擂主任丽伊同学发出挑战。孩子们身穿汉服,共聚一堂,吟诗谈词,以诗会友。

为了持续点燃孩子们诵读诗词的热情,今年的读书节,学校又举办了“传国风余韵诵唐宋风骨”校园诗词大会,近1970名学生参与其中,古诗词诵读的浓厚氛围,触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按下他们阅读传统文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按钮。

绍兴迷你版“浙东唐诗之路”

推荐人: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小学校长包林军

在上一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中,有一所学校的表现很亮眼,不仅626位同学参赛,而且有两位同学拿下小学组周冠军,这就是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小学。

学校位于“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地点若耶溪、云山寺附近,这条连接杭州、绍兴、台州等地的山水人文道路,曾吸引400多位诗人驻足,留下了1500多首古诗词。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文化,学校特意在校园里打造了一条迷你版的“浙东唐诗之路”。课间学生们穿梭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文化底蕴自然而然埋在了大家心中。

深厚的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是最好的教材,学校从1500多首“浙东唐诗之路”的诗篇中筛选出100首作为“种子教材”,编印《行走的唐诗——小学生浙东唐诗之路读本》,让诗意的种子生根发芽。

近几年,学校还通过开发“浙东唐诗之路”主题课程,组织开展包括“诗路文化主题阅读月”“跟着唐诗去研学”等跨学科主题学习,比如五年级的“为若耶溪代言”活动,孩子们首先从400多位诗人里找到自己认为最适合为若耶溪代言的诗人并说明理由,接着自己为若耶溪写一段导游词或一首诗或绘制一幅海报;比如四年级的孩子们“重建云门寺”,根据古诗词中的描写,绘制出自己想象中的云门寺。

学校还推出校园版“年诗词大会”“金秋诗会”等,希望能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学诗词、读典故,积淀人文素养,让孩子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地域文化成为他们学习探究的对象与自由生长的课堂。

嘉兴棹歌声中,经典诵读赞家乡

推荐人: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中学校长王永生

“最忆江南,屐齿满街声趁。吴歌几曲,稳坐细浪鱼天,落帆笑指柴门近。任踏破苔痕,数小园新笋。”“浙西词派”的开山奠基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朱彝尊是嘉兴秀水人。

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中学就坐落于朱彝尊的故乡,校园里有一座朱彝尊的雕像,每天都有学生在雕像边朗诵诗词。

学校注重将朱彝尊的文化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追求卓越,学校以“梅里书香浓,师生共成长”为校园文化理念,结合千年梅里古镇的江南文化底蕴和一代文宗朱彝尊的文化精髓,激发学生对诗词艺术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朱彝尊是“浙西词派”的开山奠基人。浙西词派开启和推动了清代词的再兴盛。朱彝尊的棹歌(行船时所唱之歌)组诗全面反映了明清时期运河嘉兴段两岸的风情,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他的带动下,运河嘉兴段两岸兴起了写“棹歌”的高潮,并一直延伸到现代。

学校通过《鸳鸯湖棹歌》等文学作品,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赞家乡、梅溪文学叙家乡等活动,通过走访家乡、畅谈文学、交流心得、分享自己的作品和阅读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校通过诗意校园建设,各类载体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