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薛屹然
“不要对未知事物有太多的好奇心,更不要有只尝试一次,以后不再吸毒就不会上瘾的这种想法。”在2023浙江禁毒微视频大赛颁奖仪式上,浙江警察学院2023级陆子宸、曾禹超、赵熠、黄芳涵、傅郑烨等同学创作的作品《岔路》获得二等奖。
如今,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更宽广的梦想舞台,在艺术、体育、思政各领域不断突破,获得佳绩,而这份成绩源于浙江警察学院对学生评价数字化、智能化的大力推进。
五育并举,因材施教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浙江警察学院的办学性质与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公安职业特性,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学习成长的过程性数据,学校建立了“五育并举”的观测体系和数据模型。
“德育”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忠诚度、理论熟悉度、学习自觉度、行为规范度和实践活跃度;“智育”重点围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和学习素养;“体育”主要评价学生的健康指数、身体素质、训练态度、技能竞赛;“美育”主要拓展文艺修养;“劳育”则创新性地与社会相关实践结合起来,并引导外部评价。
基于专业化的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浙江警察学院通过数据融通整合,形成学生评价“四色码”,及时把握学生的个性化情况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多维高效评价、精准警务化管理、学生主动式发展智能导学、全生命周期的育人服务创新。
多维评价,个性发展
“与传统教育相比,个性化教育的特征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学生处副处长陈龙说。
学校整合并打通了与学生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学工、招生、教务、实践、健康、警体、就业等数据。每到期末,学生们都会收获一份独特的评价报告单,里面有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德育成绩、创新成果、团学活动、社会实践以及警务化管理等数据。根据这些“数字画像”,教师从中挑选出适合各类技能大赛的“千里马”,学生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学校的重大决策也变得“有据可依”,逐步形成了以“数据分析——特征发现——智能干预”为特征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规划和个性发展。
动态监测,智能管理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以数据驱动学生管理智能监测,实现高效育人,已然成为学生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浙江警察学院依托优越的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校园卡消费、上网、考试成绩、考勤、门禁等多种数据源进行综合分析,挖掘数据价值,确保数据分析结果高度准确,有效指导管理决策。
“在传统人工管理环境里,学校及老师对于学生异常行为事件的处理只能做到被动响应和事后分析。如今智能化、数字化的各类监测预警消息,有效推动了学生管理工作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干预。”学生处大队长祝燕伟说。
“今日请假学生是否已归校?”结合校园出入设备,辅导员可以收到学生出入的各类异常情况,如请假晚归、未请假外出等,从而及时、有效辅助学生管理。
同时,浙江警察学院对所有学生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图像化展示,实现学生信息多维度可查、数据关联可看、横向纵向可比的功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