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本科生占比不到1/4, 适合喜欢数理化的尖子生

写在前面的话:这一篇文章,算是小编“科技大学”系列的完结篇了。为什么说是“算是”呢?大家要仔细看一下标题,今天的主角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不是“中国科技大学”。虽然我们都称她为“中国科技大学”,但人家的正式名称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是“中国科大”。稍微较真一点的朋友就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科学技术”未必真的就与“科技”是一回事。在小编看来,“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都列了出来,把“科学”放在了应有的位置;而“科技”恐怕强调的更多是“技术”,是可以用来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用性知识。

新一轮“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名单已经公布有一段时间,很多高三家长特别是尖子生家长,已经顺着这个榜单,去为自己的孩子寻找称心如意的大学和专业。

其实,作为过来人都知道,这个榜单对于高考考生其实并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因为学科和本科专业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生也无法理解这些学科到底是做什么的。即使他们熟悉的数理化生以及文史哲,大学里面的学科,与他们 所学的知识有关系,但是学习重点和方式方法都有着很大不同,甚至根本的不同。

但又有那么多家长关注这个榜单,无非是因为几年后孩子毕业了,如果能够进入名单中的高校特别是其中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相关专业,在未来的个人发展上可能会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

人们看这个榜单,可能会首先去看自己听说过的高校,比如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11个学科入选。

与很多老牌综合性大学一样,中科大入选的这些学科,大家看上去更亲切一些,至少看名字大概知道都是研究什么的。不过,这11个学科,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外,其他的专业似乎看上去没有什么用,很多家长开始犹豫是否报考这所名校。

在小编看来,能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都是尖子生中的尖子生,如果仍然纠结于专业是否实用,那就真的有点格局小了,可能真的不适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适合的是那些爱好科学、喜欢科研的尖子生,而不是那些纯粹为了上个好大学有个好未来的尖子生。

观点说清了,下面就简单聊聊这所名校。

为科学而生,扎根合肥实现双赢

近年来,安徽、合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不仅是因为增长和数字,而且还很有质感,充满了科技创新的味道。有着这样的网红实力,很多人除了羡慕还有由衷的肯定,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0年从北京南迁至合肥办学,注定了今天的辉煌只是早晚的事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创建那天起,就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的光荣使命,特别是迁入合肥之后,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先后两轮均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中就会产生1名两院院士,这一比例高居全国高校第一,赢得了“千生一院士”的美誉

由于地处合肥而不是创办地北京,所以很多人担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科发展实力,数据最能说明一切。在各方都很看重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8个学科参评,最后获评7个A+学科、15个A类学科,是全国唯一“数理化天地生”6个理学基础学科全部获评A及以上的学校。至于近两年大家都标榜的学科国际排名方面,14个学科进入国际前1%,其中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国际前1‰

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与合肥关系不大,甚至还受到了合肥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所以“双一流”学科比其他C9院校要少。但是,可能正是由于地处合肥,没有更多机会去转化,也没有更多机会去商海寻找个人新的价值,所以才会坚持把理学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而不是盲目跟风去上一堆“有用”的工学专业。

如今的安徽、合肥,站在时代科技前沿的国家实验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已成为响亮的名片在《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调查结果中,合肥市跻身全球科研城市20强,在全国排名第六。“非一线城市,有着一流的科研。”《自然》如此评价合肥

安徽、合肥这样的成绩,引来一片赞叹声和兄弟省市的望洋兴叹。为什么望洋兴叹,因为全国人都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有安徽、合肥方方面面的努力,更离不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院所的有力支撑,而这些支撑力量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

本科生数量少,毕业生继续深造比率高,如果不准备继续深造搞科研,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恐怕不会太适应

国内有一些新建大学,希望通过小而美的本科教育教学,培养出一批喜欢科学献身科学的未来之星。让很多人都很意外的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样的老牌名校,居然每年本科生的招生量那么少。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2021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该校本科在校生 7676 人(含一年级 1932 人,二年级 1941 人,三年级 1859 人,四年级 1931 人,五年级(临床医学)13 人)。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32877 人,也就是说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 23.35%

这么少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怎么样呢?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截至2021年11月底统计,2021届本科毕业生共172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2%;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86.0%。其中,1061人国内升学,占比61.5%;199人留学,占比11.5%;224人直接就业,占比12.9%;其中,113人留在安徽本地就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这么多学位点,加上自身的名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生本校升学其实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内容稍显简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则有这样的说法:中国科学院系统、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均对本校毕业生情有独钟。来校招生或招聘的单位有国内外知名高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国防军工单位,有国家电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华为、阿里、腾讯、小米等世界 500 强企业,有寒武纪、旷视科技、云从科技、联影医疗等独角兽企业。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的人数较少,一直是用人单位追逐的对象,毕业生供不应求

比较奇怪的是,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96个本科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76个人待就业,不知道背后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招生专业少、录取分数高,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招生数量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招生专业。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该校本科专业总数达 43 个,本科招生专业共计 38 个,涵盖 7 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 16 个占 37.2%、理学专业 18 个占 41.9%、文学专业 3 个占 7.0%、经济学专业 1 个占 2.3%、管理学专业 3 个占 7.0%、医学专业 1 个占 2.3%、史学专业 1 个占 2.3%。

此外,根据《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该校2022年将新增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理学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还显示,该校在各省高考录取的平均生源质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基本位于各省前300-500名左右,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各省招收的生源质量普遍较高;二是生源结构合理,在全国各地生源招生比例相对均衡

这么优秀的考生该如何选择专业,恐怕不是小编这样的屌丝能够推荐的,不过为了方便有需要的朋友选择专业,还是给大家介绍两点。

一是该校的39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其中有2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涉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科学、统计学、理论与应用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核工程与核技术、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管理科学、工商管理。此外,还有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是传播学、大气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环境科学、临床医学

二是尖子生中的尖子生有机会学习的专业也不少。2020 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2021 年1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力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入选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 专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