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baybet雷竞技

211大学和一线城市“双非”高校,高考该如何选?好多人都选错了

前段时间遇到一位学生家长,因为孩子在高三,即将上大学,所以聊起了高校。他提到孩子想考上海理工大学,不过他本人却希望孩子进入一所211高校。他说:“上海理工大学的分数线相当高,不比一些211高校低。如果高考能考到这么高的分数,不如填报211高校”。

上海理工大学是上海市管理的省属“双非”高校,该校录取线很高。2020年安徽高考,理科,上海理工大学的投档最低分为608分,录取线超过了东北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安徽大学、辽宁大学等一批211高校。如果高考成绩达到了上海理工大学的投档线,选择填报东北师大、太原理工等院校,基本可以被录取。

只是,大学的选择一定要以孩子的愿望为主,家长不能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填报高校,这样就算孩子考上了211高校,也会对学校和父母产生不满。然而,因为 生社会经验不足,比较在乎直观感受,若父母不进行科学引导,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中比较容易走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很在乎学校身份,宁愿选择偏远地区的211高校,也不愿意选择一线城市的“双非”高校。走这个极端的学生,观念比较保守,他们认为211高校肯定比“非211”高校好;他们觉得如果拿到211高校文凭,肯定比那些“非211”高校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确实,就整体而言,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层次要比“双非”大学高一些。但有些211高校,因为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不仅师资力量和学科发展水平比不过一些“非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没有一些“非211”高校好。

另一个极端是特别在乎地域,只考虑发达地区高校,就算有机会选择一些实力较强但地理位置一般的211高校,他们也会放弃这个机会,转而选择发达地区的“双非”高校。走这个极端的学生,观念较为开放,他们一方面认可发达地区高校的实力,另一方面憧憬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渴望通过就读发达地区高校留在当地。

客观地讲,部分发达地区“双非”高校的实力不弱于一些211高校,学校学生的升学情况和就业情况也非常好。比如坐落在杭州的浙江工业大学,在高校毕业生普遍遭遇就业困难的2020年,总体就业率竟然达到了92.88%,其中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6.17%,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8.39%;63.32%的就业毕业生留在了浙江;2020届本科生深造率高达35.43%;超过六成的本科毕业生实际月收入在5000到10000之间。只是,并非每所发达地区“双非”高校都是如此,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学校的地理位置,就会忽略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影响我们的判断。

那么,211大学和一线城市“双非”高校,高考该怎么选?前面提到的两类学生中,有好多人都选错了。应该说,选择大学,我们要依据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不以“身份论英雄”,重点看合适不合适

身份是大学实力的一个象征,这没有错。泛泛来看,211高校的实力的确高于“非211”高校,但任何事都不绝对。就好比名校毕业生和非名校毕业生,不是所有的名校毕业生都比非名校毕业生优秀。

选择大学,不能以“身份论英雄”,重点看合适不合适。偏远地区的211高校,或许实力没有一些发达城市“双非”高校强,但性格偏向内敛的人可以在这里安静地学习,不受外界喧嚣干扰。而且偏远地区高校的生活费和学费都不高,适合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

第二个原则:学校的领域影响力是关键,大学综合实力只是参考

优势学科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每所高校都会重点打造自己的王牌学科,倘若一所大学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王牌学科,它会很快“泯然众人”,甚至会面临生存困境。

因此,选择大学,关键要看学校的领域影响力。有些高校,规模大、综合实力不差,但优势学科不见得比一些规模小的高校强,我们就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面子”,选择大而不精的高校。毕竟大多数人考大学,主要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比较高的收入,而学校的领域影响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在相关行业的就业质量。

第三个原则: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规划

选择大学,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个人的主观感知也非常重要。虽然有时候家长或老师推荐的一些高校,各个方面都比较不错,但如果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未来发展规划有冲突,也不必强求。

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规划与个人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息息相关。比如未来规划在冶金行业工作,现在有“双非”高校昆明理工大学和211高校云南大学选择,选择昆明理工大学会更合适。

把握以上三个原则,高考生在选择大学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当然,想进入自己梦想中的高校,实力是最大的前提,没有相应的实力,一切都免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