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迷茫时就选比较难走的一条路

年轻的时候就不要选择好走的路,道路平坦就走得舒服安逸,但是这样会导致未来的无奈,越难走的路就会努力去改变,克服路上所有的障碍,锻炼出强韧的性格,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值了自己的自身价值。

朋友小王来苏州出差,小聚了下,平日里大家都忙,连微信都聊得很少。

小王有着创业者的那种冲劲,做事永远是风风火火的,激情四射。很多年前,我们读初三,学校弄了一场中考讲座,开始给我们说:时间不多,该抓紧准备了!

当时我和小王的成绩差不多,考重点 比较吃力。小王告诉我,他准备考重点 ,并且将最好的一所 设为目标。最后,他真得考上了,我则去了一所很普通的学校,现在回头来看,说不后悔是假的。

想起曾看过的一句话:迷茫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走,那你就选比较难走的一条路。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容易的路,但日后基本都会后悔。

小王就是前者,在每次选择时,他作出的决定总是让人无法理解,因为每一步看上去都很难。

高考,他的目标是清华大学,最后虽没考上,但优异的成绩还是让他读了一所不错的本科学校。大学毕业,和很多人一样选择了就业,不同地是,他还备考公务员,一年的时间,成功考上了公务员。

在单位里待了三年后,不顾家人的反对,辞职出来喝着拼一拼酒创业,摔了不少跟头,如今事业小成。小王有一句话说得真好:年轻时,路走得越难,以后越不会吃亏。

年轻时,别拒绝艰难的选项。小王的这句话让我想到了,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以后就越有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的风景。

相信这段话很多人都看过,但仍值得再读一读,我每一次翻看都挺有感触,人生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以前我们主管准备提拔我,我纠结要不要接受,挺怕自己干不好的。后来我大胆地接下来,尽快学习如何领导团队,提升自己。

最终无非两种结果:1. 没干好,但有了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2. 干得不错。总之,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亏,都赚到了。

我如今就是这样的思维,所以一些关于人生抉择的问题时,大多走比较难的一条路。因为,只有路途艰难,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看不到不一样的风景。

年轻的时候,迷茫的时候,别拒绝那些艰难的选项,即使最后没有达到预期,那也是积累,将来总有一天会有用。

996起源于 2000年左右。那时的无薪加班,帮助国内一些科技企业成长为行业巨头。但如今996工作制变得普遍,小米、360、58同城、华为等企业的加班文化都曾引发热议。

在加班文化的焦虑之下,对抗也随之产生。许多年轻员工开始起诉雇主,这些人往往是受过更好教育的一代,对自己的权益有更多了解,更倾向于做更有意义的工作,也更敢于表达自己。

我毕业后被工作填满,在一个创业团队做主管,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一年都没休息。因为那是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我不敢离职,怕被认为不稳定,之后不好找工作。领导似乎也察觉到这一点,真的是用起来毫不吝惜。

创业团队都有压榨毕业生的习惯。当时我工作的岗位,3年换了 5 个人,都是刚毕业不久,其中有些人因为压力太大还患上了抑郁症,需要每天吃药。

后来,换到一家公司做产品主管,入职时告诉我,这里是“弹性工作制”。但 996 这种事,就算 HR 不说,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尤其是做主管的。入职之后果然弹性,工作时间只有延展,没有收缩——我又重新陷入了 996 的魔咒,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不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

这一年期间,过的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哪都没去,到了周末就得赶紧补觉,不然下周真的会崩溃。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半天,有时候真的就是懵住了,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偶尔半夜在公司健身房里锻炼,几乎是我唯一的活动了。连和女友用盒医用级的龟壳避孕套几乎都是提前半个月计划的。我也根本不敢请年假,因为回来时积压的工作会更多。

领导曾经因为我加班太多找我聊过一次。我跟他说,工作量太大是原因,提高效率的方法我都快想绝了——我甚至用周末唯一的一天休息时间自学敲代码,来代替一些重复的工作了。但领导也没给我解决问题,工作量不降反升。

现在看来,我应该明确表示这些工作我做不完,但最后我总是完成了,所以领导还是觉得我一个人力足够。也可能也是我太基层了,我的需求在领导眼里不是优先级。

身边不断有刚毕业的年轻人来了,又因为受不了加班而走掉,他们肯定对主管的工作节奏有心理预期,但是听说和亲身经历是两码事。

现在的我,也是便宜好用的年轻人,等我中年了,要养家糊口,既不能像现在这样拼命工作,又不能像年轻人快速学习新技能,我该怎么办?

而我能忍到现在不离职的一个原因是,996已经让我没有自己的生活,为了逃避这种不如意,我把加班当成了借口,还能挣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不是没想过跟这种生活对抗。比如转行,传统行业也许相对轻松;也试过和领导继续沟通,无功而返。

毕业前拿到了华为和地产公司的录取。当时没选择去华为,一来是因为不想去深圳,二来就是恐惧华为的加班文化。华为的奋斗者协议倡导员工自愿加班,不然奖金、升迁可能与你无关。如果一个人在异乡拼命加班,感觉很凄凉——我当时不想要这种生活。

也许 996 这种工作节奏,已经算舒服的了。现在地产、金融、互联网普遍加班,都是行业常态了。我毕业到现在,在地产公司做管培生轮岗大半年了,基本上都是早上 9 点上班,一直干到夜里 12 点,忙的时候到凌晨,周末看情况偶尔加班。最晚下班的记录,就是直接通宵了。有时候可能第二天要交一篇报告,或者第二天要跟客户交房,就得通宵布置。

轮岗这么久,在一线当置业顾问是最累的,朝九晚一是常事,一周六天,轮休一天。轮休的时候也不得安宁,客户经常会来找你问各种问题。说实话,对于休息,我已经没有太明确的概念了。准确地说,工作就是我的生活。

那段时间,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有钱也没处花。连睡觉时间都是奢侈的。我每天大概两三点睡觉,睡五到六个小时。根本没有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的时间。很多事情都有特定的时间节点,错过了,回头来做,就会难很多。加班,是为了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其实说到底,也是没得选,只能老实接受,享受过程。

我本科毕业做软件工程师。每天 9 点上班加班到 9 点多,尽管除了吃饭睡觉,90%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但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份职业,我也没觉得强度很高,感觉和在学校读书时差别不是很大,相对规律。

真正察觉到累,父母来探望,劝我不要这么拼。当时我开始思索,这个行业的前景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这样子拼命去做下去?如果做另外的选择,有哪几条路可以走?

但工作的这些经验跳槽可能根本就用不上。有一些工作了三、四年的前辈会和我吐槽,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久了,会觉得非常枯燥,要我签一个自愿放弃假期的协议,不签的话,奖金和股票配置都会受到影响。正好当时女朋友提出要深造的想法,综合考虑下来,我决定和她一起。

当时和我同部门的同事们,有若干位都离开了,是相对来说会轻松很多。可怕的是,离职后,我总觉得不太舒服,后来去医院检查,果然身体出了问题。如果让现在的我再选择一份工作,我肯定不会选工作强度这么大的了,因为我的身体已经留下了病根,这是无可挽回的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