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网红教授郑强: 儿子没出息被开除两次, 为何那么多人竖起大拇指?

导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往今来,老师都是一份神圣和受人尊重的职业。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教导,尤其是现在这个知识高于一切的社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

有这样一位教授,是妥妥的网红,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一直以来却因为张扬的个性、大胆的言论而备受争议、毁誉参半。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他敢说敢做、激情满满的性格,他就是郑强教授,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强哥”。

郑强教授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贵州大学,现在是太原理工大学的党委书记。他既是一位出色的科研工作者,为我国的科研工作做出很多贡献,又是一位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当然吸粉无数的主要还是因为郑教授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儿子被开出两次,换过三次学校

身为学术界的泰斗,教育领域的先军人物,想必他的孩子一样优秀,不过郑强在一次演讲中吐露,自己儿子教育的并不成功,中学时“没出息”被开除了两次,前前后后换过三所学校。

大家都很好奇,这样一位成功人士,孩子怎么可能被开除呢?对此教授也很无奈:儿子实在太调皮了,因为从小到大,爱玩儿的天性没有受到约束,上学后总是捣乱、破坏学校规则,所以被开除。

如果是普通父母,孩子被开除,或许就会万念俱灰了,因为好学生是不会被开除的,只有学渣才会有此“待遇”。

不过,很显然虎父无犬子,因为最终,他的两个儿子一个上了四川大学,一个考入复旦大学,都是国内一流大学,也就是说,孩子并非没出息。

正是因为不一样的认知和见识,所以他了解自己的儿子,孩子在父亲的教育下哪怕被开除也可以成才,“网红教授”可不是白当的。

犀利的教育理念

郑强教授的很多教育理念都被人津津乐道,他说:

有人说我是“愤青”,其实我脾气很好,从不愤青,我只是喜欢管点闲事儿。意识来源于何处?是教育!

教育的根本就是教会人具有某种精神,这需要从文化做起。

教育的本质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可以谋生和发达,只是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他毫无顾忌地批判当下教育的弊端:

看到同学们我很高兴,但我不得不说,你们的精神已残废。现在的幼儿、中小学教育是对男孩自尊心和责任感的摧残。教育已然成为很多老师谋生的手段,他们靠学生们的各种荣誉来装饰自己头上的光环。孩子的心灵已疲惫,智慧被扼杀,这就是摧残式的教育和掠夺式的开发!

每次提到民族大义,他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一次讲座中郑强说道:

什么科学无国界,真可笑,钱学森因为要回国被关了三年!科学是有民族烙印的,培养和造就你的就是国界。我给你们上课,如果你们出国不回来了,我都不知道该不该教你们。

普通人家的孩子轻易不要“不走寻常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引者。被开除后还能进入985高校的孩子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是按部就班成长比较好。

就像郑渊洁的儿子郑亚琪,不喜欢上学,老爸可以在家教,一样不影响儿子成才,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人活着就是经历”,最终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

别人能走的路并不适合我们的孩子,不过普通父母可以借鉴人家成功的教育经验,比如郑强没有过多束缚孩子的天性,郑渊洁理解孩子恐惧学习的心理,充分尊重儿子,并因材施教、自行培养。

我们可以得到启发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育不能一刀切,随大流的同时不可以过度培养和消耗孩子,很多在低幼阶段被逼着努力奔跑的孩子,长大后都后劲不足,或者直接心里出现问题。这是因为,他们成长的人生从来就没有留白,被外在的“任务”填充得很满,没有发展自我的空间。

当今的教育焦虑与日俱增,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父母们在鸡娃的途中迷失,忘记了养孩子的本心和初衷,我们原本不是希望让孩子的人生更加幸福快乐吗?

如果除了学习、竞赛和上兴趣班,童年没有留下任何自由玩耍的时光记忆,那么孩子将来还会具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吗?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时不时地停下脚步,感受下自己的内心,听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可以与这个世界友好相处,未来的人生更加淡定从容。

育儿路上,伴你前行,我是包麻麻,关注我,不迷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