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初二学生被罚后跳楼身亡, 如果如果如果……, 悲剧本可以不发生

初二学生下午第二节课用打火机点火,被年级组长逮了个正着,年级组长批评教育了5分钟后,让学生在教室走廊里罚站。放学后,这孩子没有回家,而是爬到教学楼对面的楼上,在5楼走廊的围墙上反复爬上爬下,最终在5楼坠下身亡。

可怜此时班级家长群中,毫不知情的家长,还在为孩子没有正点回家而焦急地问这问那,拜托每一位家长和学生,如有见到孩子的,嘱咐孩子赶紧回家,然而,这孩子却永远也回不了家了。

小徐老师反复看了该事件视频始末,也认真听了家长、班主任以及值班教师对此事的交代,听完后,小徐老师可以断定这是一场本应该可以避免的悲剧:

一、学生违反纪律,教师应该处罚,但如果处罚力度合理,悲剧本可以不发生。

教育部3月份时下发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一文,其中明确规定学生违反纪律,教师应视其轻重给予一定的惩戒,但惩戒要有理有度,对于轻微违纪可给予批评教育、做检讨、一节课教室内站立等;对于较重的违纪可给予德育老师训导、安排接受专门校规校纪教育以及限制学生参加校外集体活动等; 情节更严重的则可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停学或给予更严厉的教导等。

但无论是哪些惩戒都不能造成学生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不得有诸如体罚、侮辱等过度惩戒以及实施不正当惩戒等教育方式。

对违纪初二学生刘某来说,在课堂上用打火机“烧纸”的行为,定为违纪并不冤枉,但年级组长对其进行批评后,又给予远超过一节课的罚站,这就有点惩戒过度了。

二、各科老师如果能不冷漠处之,悲剧本可以不发生。

班主任视频采访中交代,年级组长批评了孩子5分钟后,就一直让孩子在教室外走廊罚站,从第二节课到放学,中学生至少要再上3节课,而无疑这3节课里,孩子一直在罚站,期间上课的各科老师也没有将孩子叫进教室,试问如果孩子只是调皮一下,受如此重的惩戒是不是有点过分,而任课老师对这孩子不闻不问,是不是太过冷漠?

从孩子放学没有回家,到家长在群里焦急地询问,再到孩子跳楼,学校报警,孩子尸体被拉入殡仪馆,期间没有一个人通知家长,可见学校的冷漠程度,但凡能站在家长和孩子角度考虑一下,也应该想通知家长才对。

三、如果年级组长批评完孩子能及时通知家长,悲剧也有可能不发生。

《中小学生惩戒规则(试行)》中明确规定在对孩子实施较重的惩戒后,要及时向家长做出交代,寻找家校共管。如果孩子受到惩戒后,老师能通知家长密切关注孩子动向,也许悲剧也不会发生。

二、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大家都知道教育的根本在于唤醒,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唤醒,是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的感染,是一种爱对另一种爱的温暖,然而在“分数”面前,我们老师和家长却变得越来越冷漠,以至于把每一个孩子当成生产分数的工具。

如果老师和家长再多关注学生内心多一点,如果老师和家长再教育孩子上耐心一点,宽容一点,多沟通一点,教育方式方法再细致一点,那么,又怎能不可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个选择结束自己性命的孩子绝不是因一天两天,或一件事两件事的伤害,而是长久压抑的生活,长久低自我价值感,生生将孩子逼到死路上,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靠的是教育和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悦纳自己的一切,并相信自己的人生有着美好的未来,而一味地打击,否定孩子,只能令孩子陷入自卑,也必然看不到美好的明天,这也许是一些风华正茂的孩子选择轻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一、重塑孩子自我价值

孩子最初的自我价值感来自外界,来自家长、老师、朋友对孩子的评价,当孩子长久被否定,被质疑时,他的自我价值感是极低的,生命一旦没有价值,孩子就会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一定要重塑孩子的自我价值,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及早引导孩子寻找适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唤起孩子生命的热情,才会珍惜生命。

二、挫折教育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这句话道尽人“成才之道”——挫折,是一个人成才成功的必经之路,越是得不到他人的理解,生活越是悲苦,内心越是困顿,而最终能走过去,人生境界才能得以提升。

孩子如果能正视人生中的每一次打击、挫折,他也就不会轻易被打击、挫折打倒。

总之,教育的根本不是将孩子变成生产分数的机器,而教师家长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悦纳自己,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有信心创建自己美好的明天,正视挫折,这才是育人成才的基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