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没有经历过学术期刊退稿吊打的博士生可能是“伪博士”?

如果你顺利地考上了博士研究生,那么,我要热烈地恭喜你,为你点赞!在为你欣喜之余,我想对你说:要做好迎接新的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因为考博上岸成功只意味着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而已。在现行科研考核体系之下,每一位打算读博和正在读博的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避无可避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发表够毕业条件所要求的若干论文。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表述,那就是“不发表,就出局”。

例如,理科博士生通常会被要求在二区及以上级别的英文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若干篇;文科博士生会被要求发表北核或C刊若干篇。对于博士生来说,写论文这件事本身还不算太过痛苦,而最痛苦的也许就是投稿经历了。除去大牛博导带着博士生发文或者凭自身高端实力发文没有经历过退稿之外,几乎99%的博士生都或多或少有过退稿经历。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沉重的话题吧。这里仅以人文社科博士生发表论文中“退稿”的经历为例。

博士生创作一篇论文通常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首先,我们需要在万千选题中找准一个好题目。寻找一个好题目这一关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很多博士生自认为找到了一个好选题,但一查文献资料,可能会发现这个题不是做的人太多,就是题目过大难以深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的选题,又会发现相关文献资料几乎没有,无异于平地起高台,难度可想而知。这些还只是在找选题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如果前期没有一点学术训练,那么问题频出恐怕就难以避免了。俗话说:“题好文半”,也即选一个好题对论文创作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博士生在写作之前很有必要重视选题的规范性和创新性;其次,选出一个好题之后,博士生们就需要在各种文献资料中汲取养分开始自己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博士生们需要大量阅读文献,提炼现有观点,写好文献综述。许多刚入学的博士生对如何写文献综述尚不清晰,导致对文献资料的把握能力有限,这往往令最终写出的论文缺乏论证依据,论文质量由此受限;再次,在充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博士生们需要努力构建出一个自认为足以令人惊艳的框架,然后加班加点地码字完成论文初稿。因为,即使他们选了一个好题,也要和别人拼手速才行。毕竟,如果一旦有学界大佬关注了与他们选题相近的话题,并且先他们一步写出了文章,那么,最终他们写出的论文很大可能会面临“退稿”的尴尬境地;最后,他们写完初稿之后,还需通读全文加以润色、理顺句子、调整观点、增添新论据以及修改格式。这每一步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甘坐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是很难坚持到最后一步的。

绝大多数博士生投稿后的内心往往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通常写完论文之后,博士生在确认没有其他明显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就会立即选择刊物投稿了。国内人文社科博士生们通常在投稿问题上比较盲目,往往匆匆选定几个刊物就开始投稿,然后直接开始了漫长的投稿回复等待期。这时他们的心态就很值得玩味了,时而登录投稿系统查看审稿状态,时而查看自己的多个邮箱看是否有邮件回复。现实中很多时候,对于需要“退稿”的论文,有些耍大牌的期刊往往不及时回复通知,仅告知作者等待三个月若无消息即可自行处理稿件。一般经过30天以后,若没有收到期刊的任何相关回复,博士生们大概率是会倾向于再投一个期刊的。虽然“一稿多投”是期刊界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但鉴于现实中投稿等待期过长,一般需要三个月才会有消息回复。如果期刊回复的是好的消息,那期刊方与博士生均皆大欢喜;如果期刊回复的是“退稿”的消息,那么这意味着博士生等待三个月毫无收获。在此种境地下,由于博士生发表论文存在毕业年限和参评奖学金的紧迫性要求,因此他们如果完全按照“一稿专投”所限定的时间来等待,大概率是会吃很大的亏的。于是博士生们在向一个期刊投稿后,除了及时查看期刊投稿信息之外,还会纠结要不要再投其他期刊,同时也怕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影响自己今后投稿的可持续性。一句话,博士生写作“难”,投稿后“更难”。

02、退稿潜在因素面面观,退稿理由千万条

投稿成功发表并不意味着作者的文章质量足够好,投稿不成功发表也并不意味着作者的文章质量太差。也许你会说,投稿成功发表一定是人家的文章质量足够好,你不服不行。对此,我只想说你真是太过天真了。投稿成功发表与投稿最终不成功发表一样,通常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投稿成功发表至少受四个关键性因素的影响,占据其中之一便有绝大可能成功发表论文。这四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作者文笔质量、作者职称地位、作者课题级别及作者学术人脉资源。对博士生而言,作为学界新手,通常是一无大量的前期学术成果,二无老练文笔,三无即时的学术前沿动态,四无职称地位,五无相应级别课题,六无学术人脉资源。这意味着博士生独作投稿的论文已经符合绝大部分退稿的潜在原因了。一句话,核心期刊是需要考虑引用率的,博士生独作的论文引用率明显偏低于其他学术老兵、学界大佬。在此情况下,他们选择正确的刊物投稿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他们写的题目正好与某个刊物的特色栏目非常符合,那么,他们的中稿率将会有较大的提升。反之,他们的中稿率将变得极低。在大量查阅学院图书室的期刊、了解每个期刊的栏目和选稿风格后,博士生们通常会选定几个初步的投稿目标期刊,但投稿后的结果仍然难以预料。

对于博士生独作的论文,期刊编辑们退稿理由中的措辞其实很有艺术性,这些措辞通常很“空”,但却常常很实用。也即既达到了退稿的目的,又不伤害博士生们投稿的积极性。现在,就让我来做个不完全的列举吧,以供大家鉴赏一二。

退稿理由之一:XX作者,您好!非常感谢你对XXX刊物的支持与关注。然而十分抱歉,您于X年X日投给本刊的稿件XXX,经过审查,我们认为整体考量下来尚不适合本刊录用。为不耽搁您的时间(其实已经过了三个月了),建议您改投其他刊物,特此通知;

退稿理由之二:尊敬的XXX作者,您好!您在本刊的投稿经编辑部内部审查,不适合在我刊发表,兹作退稿处理。感谢您对XXX刊物的支持!欢迎您以后继续投稿,谢谢;

退稿理由之三:尊敬的XXX先生,您好!您的稿件XXX,经初审专家认为,您的文章的选题不符合我刊近期选稿要求,请改投其他相关刊物。

退稿理由之四:尊敬的XXX作者,你好!你的来稿经有关专家审阅及编辑部研究,不适合刊用。

退稿理由之五:尊敬的XXX作者,感谢您的投稿,经过初审,贵文不符合我们学报刊文的要求和文章风格(要求有较严整的研究逻辑、翔实的研究基础、较深的理论挖掘和理论贡献、实体精细的内容、15000字以上的文章长度,公共治理研究领域),很抱歉,不能刊登贵作,格式化方式回复您,或方便您另投他刊。

退稿理由之六:尊敬的XXX作者,抱歉,您的论文已审理完毕,因以下原因达不到录用要求,正刊不宜采用。退稿原因:选题与办刊方向有偏差。

03、没有经历过学术期刊退稿式“吊打”的博士生是“伪博士”吗?

没有论文“退稿”经历的博士生毕竟占少数,绝大多数博士生在发表论文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有退稿的经历。那么,没有经历过学术期刊退稿式“吊打”的博士生是“伪博士”吗?实际上,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此,笔者的看法是肯定的,也即没有经历过学术期刊退稿式“吊打”的博士生是“伪博士”。当然这里的“伪博士”需要做一番界定,这里主要是指那些“没有前期学术训练,不懂投稿明暗规则、文笔尚未老练、学术规范尚不十分达标”的博士生。要知道写作、投稿、发表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篇论文都需要经历这三大流程。投稿发表失败固然对博士生来说是个坏事,但看待问题也不必过于简单和偏执。从正面来看,投稿发表失败意味着作为学术新兵的博士生尚不熟悉当前学术发表中各种隐性和显性的“游戏规则”。因而,暂时的投稿发表失败经历会让博士生们逐渐学习和了解当前的这套规则,从而逐步成长起来。

此外,只有逐步经过期刊“退稿”式“吊打”的博士生,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才会谨慎、细致、逐步成熟起来。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当经历一些期刊退稿式“吊打”也许并非坏事。在这个过程中,“伪博士”将逐步蜕变为“真博士”。到那时,笔者将热烈恭喜这些博士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