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期中考试了,如果问现在的孩子,你们是怎么复习的?99%的孩子会说,我们在写试卷,各种各样的试卷,至于课本,基本是没人看的。
再看看初中 生的课本,很多核心的一样。也不是老师不讲课本,而是快速地讲完课本后就进入了大复习阶段。初二基本学完初三的课程,高二基本学完高三的课程,然后就进入了全面的复习阶段。尤其是复习期间,老师们几乎是不用课本的。那为什么现在的教育中,课本几乎成了摆设呢?实际原因也不复杂。
第一:现在的考试难度远远超过了课本,光学课本可能连60分也考不到,只能大量的刷题。
为什么老师们不重视课本的运用?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现在考试的难度远远超过了课本。
现在的教材确实不难,如果光学课本上的知识,估计很多学生都可以考满分,但现在的考试难度是远远超过教材的。教材上连基本的填空、判断、选择题型都很少,但考试是有的;教材上都是对某一知识的基本运用,但考试都是比较复杂的运用。如果不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多见题型,多熟悉各种题的做题方法;如果光让孩子学会书上的类型题,估计孩子们考试连60分都不可能达到。
因为减负,我们的教材难度确实降低了,但考试难度却没有降低,而且越来越高,所以老师们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课外知识的讲解上,书本的用处自然就不大了。
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学生,课本基本就是摆设,老师们基本都不会用。
第二:课本内容简单,很多连基本的公式都没有,学生完全无法自学,所以对学生而言用处不大。
现在的教材内容确实不算太难,教材上连特别难的题都很少。但学生如果想依靠教材来进行自学,估计还不行。
为什么呢?因为教材太省略了,有些基本的公式书上都没有。
比如小学五年级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书上虽然有例题,但公式是没有的,老师不得不总结下来让孩子们写在书上。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存在很多情况,有的算六个面,有的算五个面,有的算四个面,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很多根本无法分清,但教材中也没有细分,老师也不得不一点点给学生总结。如果孩子光看书自学,就算把这一单元的题都做完,也未必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所以现在的学生也不喜欢看课本,有些孩子想自学,会买一些辅助工具,比如《教材1+1》《教材全解》等,这些书中讲解的都非常详细,光看这些书就行了,根本不用看什么课本。
第三:课本是按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的,知识很不系统,老师们教学感觉很吃力。
新课标用了“螺旋上升”的理念,把知识点分成几个阶段。比如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但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三年级学习的。五年级老师教的时候明显感觉很费劲,因为有的孩子完全忘记了曾经还学过分数。老师不得不再把过去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就算如此,有的孩子还是一脸茫然完全不知所措。
还有旋转平移等知识,孩子在在二年级就开始学了,但都是每年只学一点,一直学到六年级还在学。这样的安排最大的坏处就是孩子们的知识系统建立不起来,因为孩子们会忘,今年的学会了,往年学的也基本快忘完了。
老师们在教学时明显感觉很吃力,所以很多老师也不喜欢按课本教学,都是按自己的方法在教,有的老师干脆就不用课本了。
也许有人说了,为什么教材变得简单了,学生负担反而越来越重了呢?原因也很简单。
老师教得少了,但考试内容不少;而且考试越来越刁,爱出一些怪题难题。目前的考试不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考察学生的熟练程度。因为考试往往有选拔的意义,就算大家就学一个“九九乘法表”,为了体现出层次,分数的高低,也会千方百计出一些怪题、偏题,把考试搞得像“脑筋急转弯”一样。
个人观点:
教材必须进行改革,至少要体现出教什么考什么,不能让学生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课本之外,把刷题当成学习的主业。如果老师学生都不用课本,如果考试也不用课本,那么课本的意义何在呢?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