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app雷电竞

我后悔读研了

“5年青春喂了狗”,研究生论文预答辩结束后,李歌焦虑了。

导师突然要求论文的结构需要大改,而不到一周的时间,论文就得送审,时间根本来不及。“要是延毕怎么办?”李歌想跟导师好好聊聊,却迟迟收不到导师的答复,李歌觉得委屈。这篇论文从研一开始准备,答辩前导师确认,只要修改标题就行,预答辩结束后怎么要求大改了?

考研2年,读研3年,5年青春到最后一无所获,还因为情绪经常低落,胸疼得厉害。“小问题过些天再说,最近我太忙了,休息一下”、“为你一个人耗费大量时间”……脑子里闪现导师的话,这3年来,每次跟导师交流,李歌不是被批评,就是被嫌弃。朋友都问她,“是不是被PUA了?”

李歌后悔了。如果这5年时间努力工作,自己的状态不会这样糟糕。

而在李歌后悔读研的另一角,是中国考研人数持续膨胀。

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全国考研人数一路攀升,2021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377万,比起2020年增长10.6%,相比2016年多了整整200万。

“考研真的有用么?”黄卡夫也很疑惑。211本科毕业后,他考入某双非院校读研,然而,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学位,去找实习岗都难。

没办法,他最终听从父母的建议决定考公考编,但在考公阶段,黄卡夫发现,自己的211本科学历已经够用,反而是自己读研3年,错过考公好机会。

赵思凌则从研二开始,每晚焦虑到失眠。本科同学一个个在大厂站稳脚跟,有的甚至辞职创业,她却每天在学校里给导师跑腿,偶尔赚取一天不到100元的实习工资,甚至一度焦虑到想要退学。

穆越觉得自己读研是读了个寂寞,本以为研究生学位能帮自己升职加薪,26岁从杂志社辞职考研,她没想到,30岁硕士毕业之时,自己会找不到工作……

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伴随职场内卷,就业压力变大,应届毕业生、往届生选择考研缓解就业压力的人越来越多。未来要不要考研,或许将是每个年轻人需要面临的拷问。

某搜索大厂HR告诉直面派,研究生相对本科生有竞争优势,但本科生也有年龄优势,如果本科阶段能拿到大厂offer,除非读的是清北复交,且不准备读博,还不如直接就业。

李歌:26岁,B区双非院校,法律硕士

“五年的青春喂了狗。”

今年3月31日,我在家里准备考公,导师给我发来短信,说我的论文结构不行,让我抓紧时间修改。

我当时懵了。之前导师一直跟我说,内容没问题,改个标题再把框架相应改一改,章节内容都可以用。我就按照他说的做了,谁知道改完他就突然说问题很大。

问题是31号是预答辩交稿的最后一天,还有一周就是研究生预答辩,学校要求31日必须截稿。只有半天时间,我怎么可能做出大改。

我给导师发消息,跟他解释,说我的时间来不及,问他为什么要改结构,并把他之前批注过的“内容无问题,标题需修改”的那版论文发给他,也就是之前我没有修改题目的那版给了他。

导师只回复我几个字:尊重意见,后续风险自己承担。看到这句话,我的心凉了半截。

到预答辩那天,评审组告诉我,不仅是论文框架有问题,内容也需要大改。预答辩结束后,导师干脆让我换个题目写。此时距离论文送审不到十天,我需要重写一篇论文,就算我有三头六臂,恐怕都做不到。

我无法理解。这篇论文我花了近三年时间,从开题,到后续修改,都是按照导师的要求走过来的,没想到临门一脚,论文被毙掉了。

如果可以,我想立即炒掉导师,但我还没毕业,我不敢忤逆他,只能平心静气听话修改。

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我按导师的要求,重新写题目、列大纲,发消息跟他交流,要么被搪塞:过两天再说、自己把握;要么干脆不回我,甚至跟我发脾气,说浪费他的时间。

读过研才知道,研究生抑郁有多普遍。庆幸自己这3年至少没抑郁。

这位导师简直是我的噩梦。2次考研才得到入学机会,偏偏让我遇上了这位导师,脾气大,爱骂人,总教训我们“不会做人”。我的朋友们都说我是不是被他PUA了?

我的心理确实出过问题,每次看到他发来的消息,我能感觉到心里发慌,大脑犯晕,需要把文字一个个读出来,才能理解意思。有一段时间,频频出现胸疼,我去医院找心脏科医生诊断,医生跟我身体没问题,但存在情绪压力,建议我做好调整,学会放松。

可是没办法,我能放松的唯一办法就是赶紧毕业,远离导师。如果不能毕业,5年努力都没了,我怕我会崩溃。

黄卡夫:25岁,A区双非工科硕士

“考研是浪费一年,读研是浪费三年。”

我本科在武汉一所211院校就读,成绩不错,拿过几次奖学金。大四要毕业的时候,看到身边的同学大多数都选择考研,我觉得自己成绩不错,没有想太多,随大流考研深造。

我当时没想到,考的人数越多,意味着竞争压力越大。以为自己能考上一所热门985院校,结果被调剂到当地一所双非院校,就算拿到硕士学位,含金量甚至比不上211本科。

这三年,对我来说是身心疲惫,越深入研究,越失去对专业的兴趣。我无法适应环境。导师是放养型的教学,除非我主动跟他沟通,不然他不会管我。我本人个性偏孤僻,很少主动去跟外界交流,在小组里面,常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加上自制力差,在自习室坐不住,导致学业压力非常大,读得很痛苦。

读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长跑,不适合我这种只想混学历的人。

前期没能认清自己,没有估算好自己是否承受学术压力,没有预料到项目失败,自己会有多痛苦,看着大家一篇篇发表论文,我跟不上节奏,像个学术废物,更加厌倦这个专业。

而且浪费3年时间拿到学位,没有对我的就业有任何加分。我不想离家太远,只想留在武汉工作,但是这个专业在武汉就业环境一般,就算硕士毕业,照样工资低、加班多,还没有双休,我还是双非研究生,在现在985、211硕士满地跑的就业大环境,拿不出半点优势。

受过社会的铁锤,我哪还有资格狂。去年8月和父母达成一致——考公进体制。年底参加国考,今年年初试了一次省考,接下来还有事业单位联考。

我去年也考过教师资格证,今年想试试教师编制,如果考不上,就继续考,我不打算找别的工作了,一条心进体制。

考了这么多场考试下来,越来越觉得自己作,当时想着用研究生学位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浪费3年光阴,还失去了机会。211的本科学历足够应付考公的用人要求,更关键的是,现在考公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现在上岸比3年前困难多了。

可是没办法,世界上没后悔药吃。

赵思凌:25岁,A区211院校戏剧影视专业

“入学当天就想逃离。”

我读研只是为了镀金而已。

我自己希望有个好学历,父母也要求我考研。身边同龄人都考研,家里人觉得研究生学历在职场有优势,一直劝我考研,我只能听话。

考研很辛苦,考了2年上岸。入学不久后,我就后悔了,我想尽快毕业,出去找工作。

主要是我的心态失衡。当初为了考研,我花了6万报辅导班学习,目标就是上名校,毕业后进BAT这类大厂,工作光鲜,薪水还高,这是父母对我的要求。

研一期间在一家不到20人的小公司实习,向家里报备的时候,父母质问我为什么不是BAT?这让我非常难受,后续找实习只盯着互联网大厂,但入职大厂哪有这么容易?

为了进大厂,我一度走了偏门,花了3万块找第三方机构“购买”京东、美团的实习证明,但这种实习证明,大厂也不会认,去年秋招到现在,我把所有互联网大厂的“产品经理”岗位都投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成功。

更扎心的是,我的本科同学在大厂过得风生水起,他们在爱奇艺、百度、腾讯、网易等公司,月入几万,经济独立,少数优秀的同学甚至在大厂工作2年后,跳槽出来创业当老板。

而我呢,读研3年,进不了大厂,去小厂实习,实习工资不到100,偶尔还需要向父母索要生活费过日子,花钱还需要向他们报备。

我甚至担心,研究生毕业后我会找不到工作。过年回家的时候,听说表姐在百度,表哥考上了事业编制,我感觉自己抬不起头来。

压力大的时候,我想过要退学。但是我不敢,父母对我有期待,一旦我退学,他们一定会被七大姑八大姨说闲话。我为了这个学位,已经花了5年时间,拿不到学位,找工作更麻烦只能硬撑着熬下去。

现在回头看这5年,我感觉自己活成了笑话。6月就要毕业,我害怕毕业就失业,虽然会让爸妈失望,但我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不敢再好高骛远。

最近找了一份自媒体工作室岗位就职,虽然没有大厂光鲜亮丽,但在这里,没有人会在意我的学历,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穆越,30岁,A区双非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读研不是人生的跳板。”

我考研的诉求是想拿学历当跳板,本以为硕士生找工作至少比本科生轻松。

4年前,我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单休、工资低,工作氛围也不好,每天过得压抑,想换工作又觉得学历没优势,决定考研。

26岁辞职考研,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身边没有人在这个年龄段考研,没法给我建议,我就在社区平台上找组织,发现大家对“大龄考研”都持赞同意见,这才下定决心辞职考研。

现在想来,觉得自己当初太冲动了。没找前辈、专业人士提建议,反而听陌生人撺掇,是不理智的。

我的目标是当翻译,跨专业考研很难,为了能考上,我只敢选一所双非外国语大学。很幸运一战成功,之后4年时间,我的全部心思都是学习,提高自己,抓住每次比赛、实习、应聘的机会。

考研1年加读研3年,因为睡眠不足,每天在崩溃、自我安慰、再崩溃之间循环,脱发很厉害,现在的发量只有从前的三分之一

但我的努力没有结果。研二时,学院90%以上的学姐都选择当老师,到今年毕业季,我更傻眼了。“应届生”身份没有给我带来半点重生机会,反而让我在找工作的时候处处受限。

我读的这个专业被称为“秒杀211堪比985”。因为他在国内的学科评估上有优势,但求职根本没用。

现在的求职环境内卷严重,HR看我们的简历,首先看我们是不是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我这双非研究生学历,连简历关都过不了。

不少岗位甚至要求本硕专业一致,我属于跨专业考研,还是一个30岁的应届生,拿什么跟别人比,基本处在求职鄙视链底层。

如果进体制,更糟心。国企事业单位招聘应届硕士的要求是不超过28岁,小部分要求是30岁。考公的年龄上限是35岁。我已经30岁了,能选的道路只有考公上岸。

可笑的是,考公几乎都是本科及以上可报,本科生都可以选报的岗位,我辛苦读研有什么用?

不止是我,我身边的同学都后悔读研。考前以为,研究生学历就是尚方宝剑,等毕业后找工作发现,硕士学历在大部分岗位前,都不是加分项。

而我,不仅没有了工作,失去了头发,还失去4年青春。

孙橙:26岁,A区211院校,传播学硕士

“读研浇灭了我的梦。”

我从小就有学术梦,但真正读研下来,我感觉世界破灭了。

我主攻方向是传播学史和新闻史,和理工科专业不同,文科研究不用做实验,写论文就是在一本本里找资料,攒出来一篇论文。而我们每一门课都要写论文,字数至少七八千,从研一到研二,我修了十五门课程。

为了完成课业任务,我像个“论文机器”流水线生产论文,写出来一篇篇无聊枯燥的文章,自己都不会多看一眼。

我觉得自己在生产学术垃圾。

为了保证论文不出差错,我们通常会借鉴师兄师姐的论文,看的论文越多,会发现大家的论点和内容,基本是差不多的。而这样的论文写下去,除了得到导师的及格分,对我没有半点好处。

我想过要做不一样的论文,扎扎实实去调研,但现实不允许,如果要在导师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就得找最方便的方法——重复前人的研究。

读研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越想越迷茫。

如果我要专心写论文,或许能写出一篇有学术价值的文章,但我需要生活,我需要腾出时间进大厂实习,如果读研3年没有实习经历,哪个好公司会要我?

本科成绩没我好的同学,已经在大厂扎根,我难道读研出来,连大厂都进不去么?

到研二阶段,我索性放弃学术梦想,干脆就当个俗人,读研单纯拿学位方便我进大厂,我要挤出时间进大厂实习,不想在论文上花时间,不求有功,及格就行。

幸好,研二暑假,我申请去某互联网大厂实习,做了3个月品牌运营。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有点小郁闷,因为我的工资只比同组里的本科实习生高出20元。

到去年秋招期间,我的实习经历发挥了作用。投了100多份简历,只有2家公司要我,一个在我家乡,但我不愿意回去。另一家就是我之前实习过的互联网大厂,虽然不是我的理想公司,至少能让我留在北京。

还有谁比我更悲哀吗?读研下来,梦想没了。

李歌、黄卡夫、赵思凌、穆越、孙橙系化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