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人文社科硕博生科研中必备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硕博生群体是一个颇为特殊的群体,他(她)们的学习和科研生活情况通常不为大众所熟知。在外界看来,他(她)们的学习和科研生活颇具神秘感。为降低这层神秘感,本人作为一枚在“科研”路上求索的人文社科博士生,感觉有必要就人文社科硕博生的“科研”生活向大家做一介绍,从而使大家能够更为理解和支持人文社科硕博生,以便他们做出“精品的科研”成果以馈大众。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最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就让我来向大家逐一介绍人文社科硕博生科研生活中必备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01、柴

“柴”属于生活中必备的能源。在开门七件事中,“柴”排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那么,我们不禁想问人文社科硕博生科研生活中的“柴”是什么?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问:什么是人文社科硕博生科研生活中必需的能源?对此,笔者的答案是“学术兴趣+检索技巧”。

人文社科硕博生的科研主要是围绕“文字”进行,这种科研生活本身是艰苦、清贫的,若没有学术兴趣作为支撑,很难保持“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心态坚持下去。学术兴趣之于人文社科硕博生,就好似“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只要保有这一火种,哪怕周遭冰冷刺骨,仍能生发出希望之光温暖宜人。

除学术兴趣是人文社科硕博生做科研的必备能源之外,检索技巧也是如此。人文社科硕博生在科研中若没有掌握好检索技巧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如果说学术兴趣是能源之精华,那么,检索技巧就是决定能源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人文社科硕博生在检索技巧的掌握上其实是存在较大差别的,有些人文社科硕博生在文献检索技巧的掌握上绝对是一流的、高端的,而有些人文社科硕博生在文献检索技巧的运用上却是十分生涩的、低端的。这客观上就导致文献检索技巧掌握不足的某些人文社科硕博生在科研能力和方向上后继乏力。因此,人文社科硕博生不可不重视对自身文献检索技巧的提升。文献检索技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提升文献检索技巧的途径一般有四条:

其一,主动向师友请教;

其二,主动修习文献检索课程;

其三,去听学校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讲座;

其四,在网上和书本上自学文献检索教程。

02、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含义是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这充分说明了“米”的重要性。那么,人文社科硕博生做科研中所需的“米”是什么?答曰:“米”包括“学科专业知识 +各种文献资料+基本科研工具”。

人文社科分为多种,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每一种学科的科研写作均有其自身的特殊,这是由于各学科所使用的专业术语不同造成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人文社科硕博生开展科研写作的基础性支撑。各种文献资料占有的丰厚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文社科硕博生科研写作的质量。

人文社科硕博生经常使用的文献资料包括数据、案例、网页资料、书籍、期刊、报纸、报告、政策性文件等。若在遵循论证规则的基础上善用这些资料就能达到论证充分、角度新颖、资料翔实的效果。

此外,基本的科研工具也是“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人文社科硕博生在做科研时懂得利用基本的科研工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科研工具包括文献格式管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和画图软件等。

03、油

“油”在日常生活中制作美味菜肴的作用是传热、改善色泽以及增加营养成分,它是制作美味菜肴的必需品。如果将人文社科硕博生的科研写作过程比作烧制一道美味的菜肴,那么,什么是他所需要的“油”呢?笔者认为研究方法就是人文社科硕博士科研写作中所需要的“油”。其原因在于研究方法对科研论文创作的重要作用正如“油”对于制作菜肴的重要意义。

一篇优秀的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论文若没有特定的研究方法作为支撑,则其论点或结论的客观性、有效性、科学性、实用性均难以得到保证。可以说,缺乏特定研究方法支撑的科研论文有可能导致学科专业度辨识不清、学术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特定研究方法的运用对于人文社科硕博生的科研写作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人文社科硕博生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经济分析、博弈分析等。写作时,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种方法贯穿全文,同时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辅助说明论点和结论,从而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04、盐

“盐”在日常生活中也属于必备生活品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调味。欠缺“盐”的生活会寡淡无味,欠缺“盐”的菜肴会索然无味。同样,人文社科硕博生在科研写作中也离不开“盐”发挥其相应的作用。这个“盐”就是“写作规范”。一篇欠缺写作规范的论文首先是一篇不合格的论文,而一篇具备良好写作规范的论文,且先不说出不出彩的问题,但至少仍然值得一读,不至于索然无味。

写作规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注意的详细事项可参见各期刊的投稿规范或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手册。一般而言,写作规范包括论文结构写作规范、语言表达写作规范、引证规范、原创性规范、文章标题规范、关键词规范、摘要写作规范、文本规范、图片运用规范等。其中,引证规范涉及学术不端问题,不可不慎重对待。只有符合一定写作规范的论文才是一篇“合格”的学术性论文,否则只是一篇杂文而已。

05、酱

“酱”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调料,其属性是非必需品,但若用的好,则会增色添辉不少。那么,在人文社科硕博生的科研写作中的“酱”是指什么?答曰:“酱”是指论证技巧与论证规则。因为,一篇毫无论证技巧与不尊重论证规则的科研论文一定是逻辑混乱不堪、颠三倒四的,其研究结论也必定令人存疑。

总体而言,人文社科硕博生在科研写作中或多或少地会涉及到论证技巧的问题,但他们在论证技巧的掌握上相对于学术老兵、大牛而言尚不系统、不娴熟、不精准。一般来说,一旦着手写作,人文社科硕博生总会希望别人读他们的论文时尽量容易。既然如此,他们就应当调动词汇、语句、段落和标志词,让论辩中的逻辑关系清楚易懂。其中最为基本的方法是将推理结构清晰的概括或图示出来。这就需要人文社科硕博生遵循一定的论证规则,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

人文社科硕博生在科研论文写作时应记住的几个论证规则:

(1)分组规则。要将支持同一结论的论据放在一处,使用并列的语法结构和适当的标志词,便能够做到这一点。

(2)取向规则。在把你的论据排成序列后,要使这些论据呈现递进关系,从而整篇文章中的论据共趋一致。

(3)联系密切规则。要将与结论关系密切的论据放在结论附近。

06、醋

“醋”同“酱”的属性是一致的,都是非必需品,但若运用的好,可起“画龙点睛”之效。那么,人文社科硕博生的科研写作中的“醋”是指什么?笔者认为这个“醋”是指学术论文中的“创新点”。人文社科领域的一篇学术论文是否一定需要具备“创新点”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人文社科领域,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对创新的要求程度有所不同。有些纯粹是解析或解读性质的学术论文,它不要求有创新点,只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解读出某政策或观点的原意即可。如政策解释学的论文就不需要有创新点;历史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就强调准确度比创新性更为重要。

当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绝大多数是要求具备创新点的,因此人文社科硕博生在撰写科研学术论文的过程中需要十分注意阐明文章中的创新点。这一般可以在论文的摘要或结语中呈现。

哪些是创新点呢?一般来说,创新点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思想创新,这个很难,一般也不谈思想创新;

其二,研究视角创新,这个主要讲你使用的是前人没有使用过的研究视角,具体阐述一下这个视角是什么就可以;

其三,研究方法创新,你使用了新的研究方法,譬如前人主要是运用规范分析法来写,现在你使用了法律的经济分析、博弈分析、质性分析、实证分析、计量分析中的一种;

其四,观点创新,你提出的具体的观点与前人研究有何不同,你的具体观点是什么,这个要写清楚。一般来说,人文社科硕博生在论文撰写中选择满足其中一个层面的内容即可达到创新性的要求。

07、茶

“茶”是指日常生活中的茶叶茶,品茶是一种较高的品位追求。相对应地,人文社科硕博生在科研写作中偶然地也需要这种“茶”,这里的“茶”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的追求。

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很容易猜出人文社科硕博生在科研写作中所需的“茶”是指“学术理想”了吧。

“学术理想”是科研写作中的“奢侈品”,得之幸甚!当然,没有“学术理想”并不影响人文社科硕博生搞科研创作,只是会有些“急功近利”之嫌。

所谓“学术理想”,往小了说是指文章能顺利发表、借此得以留下自己文字和观点的印记;往大了说是指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影响相关政策的走向,从而达到利国利民的效果。

每一位优秀的人文社科硕博生在努力打磨自己论文的时候,或多或少地会怀有那种往小处说的“学术理想”,当然也不排除有怀抱那种往大处说的“学术理想”的积极分子在默默努力前行。

后记

“柴米油盐”是科研写作中的必需品,不可或缺,属于第一层次;“酱醋”是科研写作中的“调味品”,用的好则出彩,欠缺也不影响论文本身含义的表达,属于第二层次;“茶”是科研写作中的“高端奢侈品”,可望而不可求,属于第三层次。它们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