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baybet雷竞技

美国本科理工类专业申请男生是不是比女生难

近来发现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会问到是不是男生申请计算机、工程这类的项目没有女生吃香。这种问题就很开放,只能说是女生在这上面是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明确选择理工科的女生较少,学校考虑到性别均衡因素会有一定的倾向,但这绝对不是你是否能被录取的核心因素。

如果我们把基础因素像标化,GPA这些都放在同样的水平上,那么中国男生申请者,难度+1,如果你只有理工科的课程成绩和竞赛,难度+1,如果你没有具体的理工科项目,解决了真实世界的某些问题,那么难度再+1。

怎么去理解这个问题?你要清楚美国顶级院校对于申请者的要求。顶级院校对于学生的学以致用、领导力、影响力、利他主义、服务精神等等特质是有高度关注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重心放错位置,选择出现偏移,思维和行动形成差异,导致的就是中国家庭的选择和美国大学的要求背道而驰,渐行渐远。一个有能力的好胚子,一个本该录取前二十的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随波逐流,强调结果而不考虑能力培养的抉择后,遭遇名校滑铁卢,甚至遗憾录取到三十名以后的院校。

我们拿三个网上收集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下:

学生A:对古典学和教育感兴趣,参加了大量的支教和义工活动。经过挖掘,他的PS体现的是中国和西方的古典哲学是如何塑造他,他如何普及古典学,以及传递他未来希望改变古典学在中国被边缘化的梦想。

学生B:对计算机充满充满热情,参加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工程项目,也参加了ISEF的国际竞赛。他的PS并没有围绕他在竞赛中的表现和奖项为主,而是讲述他如何利用学科知识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筹集助学资源,以体现他的善良、温暖和学以致用的性格和特点。补充文书则是围绕他因为什么父亲对他的影响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在所有的竞赛和活动中自己很善于思考,很多的idea都是从实际出发,考虑了使用者的感受,从而体现他的眼之所及、力之所往。

学生C:对数学都有很浓厚的兴趣,参加过模拟联合国、AMC等赛事,也是学校数学社的核心成员。但是不管文案老师如何启发,学生依然不被引领,坚持按照所在学校升学指导老师的建议,讲述自己在活动中不被尊重,之后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他人认可的一段经历。学生用文书展现了一个更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形象,且写了很多自己读书观影之后得到的人生感悟,这些感悟具体在哪些活动或者学习中被应用了却没有提及。

录取结果是什么?三个学生都是男生,托福都是110+,SAT都是1500+,录取结果却很不同。

A学生录取了哥伦比亚大学,

B学生录取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C学生被所有top20院校拒绝。

上述提到的很多美国顶尖院校所关注的能力品质,往往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所缺失的,被体制内教育影响的,也恰恰是无法通过冷冰冰的分数体现出来的。家长如果仅把精力都放在标化的提升,带着孩子东奔西跑参加各类活动,而忽视了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世界、对人生观对理解和思考,那么往往是不符合美国学校对要求的。顺便一提,我们今年也碰到过学生的同班同学,在ED收到offer后没有及时取消其他院校的申请,为了去看是否有更好的院校认可自己,这种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同批学生的行为每年都会听到,我们也是无可奈何,只能从自己做好,劝导每一个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够考虑到其他申请者的情况。

回到正题,对于自己想学的专业就坚持到底,不要因噎废食,为了进名校去找捷径。教育是关乎于学生自己的品质的。踏踏实实做事,不断的提升自己,并在申请文书中有侧重的向招生官表达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相信名校距离你并没有那么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