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家长建议教材删除《荷塘月色》, 只因这八个字, 你认为呢?

欲滴莲花送月香,抚琴弄笛醉荷塘。回眸细细倚门立,出水霓裳夏日凉——《荷塘晚照》

教科书是极为重要的,每一个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们读书学到的知识,就是这张白纸上的第一幅画,如果之后学到的知识是正向的、积极的,是非常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但相对应的,如果学到的是一些不好的知识,那么将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就好像孟母一样,她为了让孟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先后带着他搬了好几次的家,在良好环境下成长的孟子,才能成为那样伟大的一个人物。

一、删除《荷塘月色》

正是因为教科书极为重要,所以我国对于教科书的选定,非常的谨慎,每一篇课文都是大量的专家经过研究后,才会把它们放到教科书中。然而即便是这样严谨的选材态度,也经常会删减教科书上内容的事情,删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该篇课文不再适应当前时代,又比如说家长不断的投诉。曾经就有家长,建议在教材中删除《荷塘月色》,这是为什么?只因书中的这八个字。

《荷塘月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给孩子们构建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夜景。那这样一篇优秀的文章,为什么会有人提出删除呢?这还要从文章的比喻手法开始说起。《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非常简单,描绘了一个荷塘夜晚的场景,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使得文章生动而形象,但就是这个比喻手法出现了问题。

二、文章中的比喻手法

《荷塘月色》中,关于荷花有着这样的描述。朱自清先生将荷叶比喻成姑娘的裙子,之后又将荷花所散发出的清香,比喻成渺茫的歌声,而将风吹过池塘,产生的荷叶与莲花的颤动比喻成了闪电。这三个比喻从视觉、听觉、嗅觉出发,呈现出了一幅荷塘的朦胧之美。比喻用法虽然很简单,但充满了朴素真实之美,让读者仿佛就置身于荷塘之间,亲眼看到了满塘的荷花。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描述,所以才会使得一些家长有了意见,当然家长的意见不是出自写作水平上,而是在其它的地方,毕竟每个人的文学欣赏能力都不同,自然也会带来审美风格的不同,家长之所以会有意见,而是因为文章中描写荷叶的八个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家长们的意见非常简单,这样的描写会让学生产生不好的联想。

三、家长的意见

家长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孩子的年龄都不大,正是处于对世间万物都极为好奇的年龄。朱自清这样的比喻用法,虽然很能吸引人,但是很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些文章之外的联想。读文章本来就和看电影一样,电影是用画面来传递信息,文章是用文字来传递信息。每个读者在读文章的时候,脑海中就会自动根据文章的内容,产生一段段的画面。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些几岁的孩子,在读到这八个字时,脑海中是否会产生相应的画面?从理论上来说,画面是一定会产生的,但是学生之后会有怎样的联想,这就不好说了,可能学生会往正常方向去想,也有可能学生会往其它方面去想,具体会怎么去想,谁又能知道呢?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希望能将《荷塘月色》从教科书里删除。

早在家长提出这个意见之前,叶圣陶先生就对《荷塘月色》被选入教科书,也有意见,原因和家长是一样的,也是认为这八个字不合适。所以他就提出了一个意见,要么不将《荷塘月色》选进教科书,要么把这八个字从文章中删除。那时这个意见在文学界还产生了争论,最终经过争论,专家得出了一个结果,《荷塘月色》依旧选入教科书,并且这八个字也不删除,原因也很简单,这八个字正好体现了朱自清的语言魅力。

结语

现在是一个开放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意见,所以我们在不同意他人意见时,也不要急着去批判,就事论事讨论意见就行。如果最终经过大家的讨论,觉得这个意见是可行的,那么大家就执行下去,如果大家觉得这个意见是不可行的,那么也要给出合理的解释,不要否定了就直接否定了,之后什么事也不做。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发展得这么好,正是因为大家一次又一次的吸取意见,然后改进,最终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荷塘月色》

《荷塘晚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