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只剩下15天!
距离中考也不过比高考多20天的时间!
同样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备受关注的是高考,每年的高考,不管与考生有关系的没关系的,各路人马都纷纷为考生让路。
相比高考,中考却有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冷清,论重要性,后者远远高于前者。因为近些年来约50%升学率的中考,将一半考生分流去了中职教育,这一半中的绝大部分将接受命运的安排下沉在社会底层,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逆流而上。
能考上 的那一半,每年85%以上的高考升学率,这就是说有 读就基本上能接受 。知识经济时代,有文化有知识,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就多样性。
为什么中考与高考的升学率相差这么大呢?我们中考生应该深有体会,在拉开差距的综合题型上,基本都是“会的都没考,考的全不会”这种现象。
刚刚结束一模考试的小毅同学,内心无比沮丧地走出最后一科考试的考场。平时成绩中上游水平,学习不算认真、努力的那一类,基本上是跟着老师的节奏,为完成任务式地学习,对付平时的测试和考试倒也还凑合。
可到了中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模拟考试基本向中考看齐,题型也八九不离十。
就拿这次历史考试来说,有道关于“赤壁之战”的分析综合题,如果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发生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相信九年级的学生都能如数家珍。
但考题并不是按大学熟悉的路线来,而是引用了课外的一些知识,也就是题目中给出的三个史料,让考生结合材料分析人物特点,这让很多考生措手不及。
难道真的是现在的考试题目都是“教了都不考,考的都没学”吗?
考生这样抱怨不说,很多家长看过试卷之后,也产生了类似的不满情绪,他们抱怨考试题超纲。对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来说,无异于“拔苗助长”,非但无法考核学生的能力,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想,我们先来搞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免费的义务教育,与升学教育,存在一定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九年义务教育是强制的,是学龄孩子的权利也是义务,全国孩子都必须接受的统一教育,不管聪明的学习能力强的,还是没有读书天赋智商不在线的,义务教育课本都是同一本,那么书本上的知识在难度深度等方面,都得方方面面都照顾到。
简单地讲,这套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离中考筛选人才标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前九年义务教育的结业考试与普高选拔考试,是完全两种考试模式,前者考核的知识点基本在书本上能找到原题;而后者为了拉开考生差距,会设定一些有难度有区别度的题型,方便普高招生。两者考核的目的不同,考试内容和涉及的知识点,肯定会有所不同。
有人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教的都不考,而考的都是没有学过的?
这样理解也不完全对,因为学过的内容都是经过多数简化后的义务教育教材,而考试的内容是建立在教材基础知识上,增加了灵活性,考核考生综合能力。
至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就仁者见仁了。中小学生教育减负,老师也恨不得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可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缩减了,作业又不能带出校门,单靠课堂上的40分钟,能做什么呢?能完成规定的教学大纲,也就差不多了。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教育越减负,校外培训机构越多?家长重视教育,免费教育无法应对升学考试,为了孩子能够在升学路上走得远些,只好自掏腰包送孩子到辅导机构补课了。
第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
应试教育被诟病很多年,有人一说到“高分低能儿”就愤愤不平,认为那样的教育误人子弟。
可到了真正到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的都不考,考的都不学”的时候,又有很多怨言。
对于他们所理解的“教的都不考,考的都不学”,笔者无言以对。如果考试都出的是课本上的固有知识,那跟直接给出考题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吧?这样的考试,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学生所学的课本内容和考试内容,其实是有关联的,只是在课本知识基础上,提高了运用能力,考生要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懂得学以致用。然而有的家长理解的却是,两者只要没有不是一模一样,这道题就是学生没有学过的。
尤其是在语文科目上,家长更是有很多的抱怨,他们认为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根本都不是课本上和在学校里学过的,考的都是一些课外的文章和没有学过的文言文,这让孩子怎么能答上来?
家长重视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参与度大大增加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懂教育。很多时候只是站在家长、孩子的角度,为升学焦虑罢了。
如果站在出题人甚至是教育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为了筛选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最公平公正的方式,唯有中考高考更合适。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人才的质量,也是国家最为看重的,想要筛选就必须通过考试。因此,中考和高考,就是国家划分人才等级的最重要的两个考试。
如果这些重要的考试题目都来自课本原题,而没有任何变化,那么人才又怎么能区分开,只有在题目中加入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才会选拔出能力更强的尖子生来。
单靠学生死记硬背地把课本上的内容背诵下来,就能应付中考高考的话,这样的教育不是又回到了应试教育时代?
所谓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就是在课本固有的知识上或者是老师所教的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延伸一些课外的知识,因为这可以考察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对于国家选拔人才,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对于抱怨“会的都不考,考的全不会”的家长不应该挑考题的毛病,而是多反思孩子在哪方面有欠缺,比如理解能力不够或者学习不够认真努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