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铁令之下, 校外培训机构必将回归公益轨道!

我国教育历来被定性为公益事业,这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小学如此,大学亦是如此,还包括校外培训机构。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接班人和劳动者,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各类教育概不例外。显然,如果将教育变成赚钱的产业,成为资本逐利的场所,也就背离了教育的公益性定位。不是赚钱的行业却在事实上成为赚钱的行业,理应进行纠正。#教育#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资本盯着,这是资本属性决定的。教育不应成为赚钱的行业,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不会进入教育这个行业去赚钱。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有的人一眼就看中了其中的机会。于是资本运作悄然进入到教育行业当中,搅动了一泓平静的湖水,使之波浪起伏甚至波涛汹涌。

资本运作进入到教育行业,其结果是教育沦为产业,变成赚钱的工具,使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的公益性受损,使人们产生了教育焦虑。比如多年前重点公办学校一身二任,通过民办名义收取赞助费或择校费,使得教育变成了“拼爹”,社会反响极大。后来,公办高校举办了独立学院,直到今天也处于争议之中。两者的共同之处是破坏了教育公平。现在,前者早就取缔,后者正在限时转设。

这些年,校外培训机构甚是红火,再一次成为社会热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并变得剪不断、理不乱。更有甚者,一些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大量学费之后玩起了“消失”把戏,使得一些家长利益受损,严重违反公序良俗,不仅败坏了教育的名声,还使得多数规矩办学、服务社会的校外机构的名声和利益连带受损,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形成挑战。

许多人觉得这种现象似曾相识,其实这种现象早在其它行业出现过。对!这就是少数人玩的“投入一小点、捞上一大把”就走的所谓的资本运作模式。这种情况,产业界出现过,商业界更是比较多见。让人想不到的,一些人将这种所谓的资本运作模式搬到了教育行业,先是花点钱搞个培训机构, 接着大势宣传吸引家长注意,然后采取“优惠”的方式收取高额预交款,最后带着巨款玩“失踪”把戏。与商业与产业当中的资本运作有所不同的是,前者受损的是投资方,后者受损的则是学生家长,极易引发了社会性问题。

对此,高层发出强烈信息,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这可谓斩钉截铁,异常果断,信息不仅极为清晰而且是一项铁令。

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是一个公益性的良心事业,如果被一些人当成逐利的战场,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曾经就出现过这种现象,一些人以“素质教育”为名,将本应在正常课堂传授的知识推向校外培训机构,使相应的校外培训机构成了最好挣钱的产业。这种现象不仅加重了百姓家庭经济负担和孩子的学业压力,更是带坏了教育行业风气,损害教育的公益性质。严肃查处“与学校勾连牟利”应该就是指这种情况。

早在两年前,就有过“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是整治以“应试”为导向的无证无照、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违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和扰乱学校教育的行为。但是,随后却出现了校外培训机构资本运作的新情况,一些人借机敛财,预收大量学费之后“人间蒸发”。这除了扰乱教育秩序之外又扰乱了社会秩序,岂能让人容忍?“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的。

还记得前几年董明珠怒斥野蛮人吗?她当时说,资本运作若破坏中国制造就是罪人!当时,一些资本为了收购和占有其它公司,不计任何成本,开出比竞争者高出几倍的价格,曾经差点让房地产巨头栽个大跟头。之后,资本运作就瞄上了格力,董明珠气得拍桌子:用金融杠杆来发展,对中国来说是灾难性的,破坏实体经济就是罪人。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人转到校外培训机构这个方面来了,所以对此予以严禁,就很有必要了。

网友们,资本运作若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就是历史罪人,同样道理,资本运作若成为教育事业公益性的破坏者也是历史罪人,所以要“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不过,作为消费者,在下一代的培养上还得确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并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事实,为孩子选择校外培训班应该适而可止,以免盲目跟风而上当吃亏。不知你们对此有何见解,欢迎留言对此进行讨论!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小编首发;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北大教授认为存在“教育双轨制”,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民办学校搞义务教育:只是破坏教育公平吗?

“教育商业化”为何成为热点话题?

民办学校进行义务教育,能够收取学费和杂费吗?

毛利高达60%,有的高校却还准备提高学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