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的研究生阶段马上就过一半了,一学年上了30门课,终于要进入了毕业准备环节。第二年就是实习,找工作,写论文,跟着老师做项目等等。这个学期很多同学的状态明显进入了贤者时间:对于课程很放羊,对于作业很敷衍,对于考试很佛系。
小果打听了一下大家的就业意愿,发现居然一小半的人都是想去体制内当公务员,或者找个事业单位安定下来,小果不禁疑问起来:入学时明明一大票号称要追求财富自由新同学,现在上了一段时间学,怎么突然连就业都要“躺平”了呢……
不知道你周围是不是这样,即便大家的言论里一股子对“稳定”的不屑和对“创业打拼”的赞许,但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逐年攀升。
以往的理解,一般是很多毕业背景“不太好”的院校毕业生,才会最优先想去这样的单位,现在一看,好家伙,我们省内的最好的那么几所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这两年招聘的也都是北大博士,是的,北大博士来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教数学了,竞争条件的内卷化,让毕业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根本都轮不到了。
小果前两天还去看了一下招聘会,还是那句好家伙,江苏某地级市下辖某县级市的招聘要求都已经列到全国院校前20了,前20以外的直接不考虑,不得不感叹一下:名校生咋都回来抢编制了呢?
究其原因,以小果上一届的直系师兄师姐为例,现在的就业常见两个极端:要么去大厂卖命,要么去事业单位干(养)活(老)。
为什么事业单位成了香饽饽?这事情可能还得从企业的急速内卷开始想。
早年间,最好的学校毕业的人,常常流向了以快消为代表的外企,比如保洁比如联合利华。这些公司不仅福利好(一般965工作制),而且起薪开得很高,在那个公务员拿四五千的年代,快消外企基本上能开出两倍价格。
再后来,外企式微,很多金融行业公司的收入与名声快速崛起,再后来又被一批科技行业赶超,就这样开始了全民996的时代。
可为啥如今科技公司996会导致人们涌向体制内呢?
大概一方面是互联网公司996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公司的产品迭代太快又容易被抄,所以他们需要员工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也有意愿为超时的工作付出额外的费用,本质上是周瑜和黄盖的关系。
但是互联网大厂的996带动小厂,小厂带动了周边产业链,周边产业链带动了其他产业。到了最后大家已经不是为了效率而加班,而是为了不在绩效考核中被打低分而加班。
但大厂能开得起16薪,18薪,甚至20薪,不少小企业就扛不住了,钱没加时间还被逼得想生存就不得不加,然而一旦加了,没人会从老板的角度考虑公司生存,而是只会逐渐认同:资本家都是吸血鬼。
这种压力之下,用小果朋友的话说:除非开出事业单位的两倍薪资,不然没人愿意廉价卖命,因为时间性价比太低了。
啥叫时间性价比?小果举个例子:小白的工作是早上9点上班,中午11:30下班午休,下午2:30上班然后5:30下班,虽然也是上一天班,但是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只有5个半小时到6个小时。小黑的工作是早上9点上班,中午12点下班,下午1点上班然后6:30下班,需要工作8个半小时。如果两份工作都是8K,你会想选哪个呢?相信大部分人在没有其他干扰信息的情况下都会毫不犹豫选择小白的工作:有便宜不占,傻子么?
那么如果小白的工作报酬是8K,小黑的是10K,但是小黑每天要额外再加班2小时呢?你看,虽然一个开8K,一个开10K,表面上小黑是拿到的是更高的,但是多出来的2K,每天要购买你额外接近5小时的工作时间,你还觉得开得高就是好嘛?
更别谈不少企业那根本就无法兑现的福利承诺,那低到可怜的五险一金缴纳标准,那毫无保障的职业安全感……在这些多重信息的夹击下,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