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baybet雷竞技

创新教育是考北大清华最科学的教学方法之一!

以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人数作为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这个信念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领导和学生家长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要动摇这个“根基”非常难。

我们说“创新教育是考北大清华最科学的教学方法”,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不管多“牛”的学校,都需要选拔“杰出人才”的苗子去考北大清华,决无让学校最后几十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的可能。“学校成绩表示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是《创造学》中创造力的传统测量法的方法之一,与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所采用的“学校成绩”的概念是全同关系,这个概念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准确地发现和选拔“杰出人才”的苗子。由于“学校成绩表示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这个概念首先是在答题时间上不利于发现和选拔“杰出人才”的苗子。“杰出人才”的苗子到最后是无题可答,在答题的时间上只能坐在凳子上仔细检查,等中等生和下等生答完考题,中等生和下等生如果发挥得好,刚好能答完考卷上的考题,这样获得的“最高分”与“杰出人才”的苗子产生了混淆,不便区分出“杰出人才”的苗子。

其次是在答题的分数上不利于发现和选拔“杰出人才”的苗子。由于“杰出人才”的苗子在答题的时间上受到“不公平”待遇,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是不仔细检查,丢掉“0.5分”或“1分”“2分”……的问题,而是假如有足够的“分数”让他们答,这种现象不仅可以避免,而且他们完全有能力冲击高档题,获得更多的分数。所以,“学校成绩表示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这个概念,在“分数”上也捆住、限制了“杰出人才”的苗子发展的手脚。各省市给北大、清华输送的“生源”,是不是“杰出人才”的苗子,是也,非也,谁也说不清楚;学校培养人才“费劲”的问题,也出自这里。

《创造学》中正确的创造力的传统测量法的学校成绩,应该是“学校成绩等于学习效率乘学习时间”“学习效率等于学校成绩除以学习时间”。具体操作方法是:可以利用期中、期末考试的时机,本着“先测验发散思维、再测验集中思维、最后测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运用”的原则,出大量的题(增加一定的答题量),让上、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都答不完(保证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用去的时间相等),然后再以“分数”计算“学校成绩”,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和选拔“杰出人才”的苗子,进行培养,让他们代表地方“杰出人才”的苗子去考北大清华,为北大清华输送真正的优质“生源”。

第二,“杰出人才”的苗子需要拿到北大清华的“降分”,才与北大清华有缘。北大清华作为国内顶级学府,是每个学子所向往的。然而近年来随着自招、领军博雅等特殊类型招生的盛行,北大清华再也不是平时努力学习就能考上的了,要想上北大清华,只凭裸分难于上青天:据学科竞赛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获得降分的总人数达到了惊人的6100人,占其计划招生总数6700人的92%。也就是说,在极端的情况下,只有600人能通过高考裸考进入北大清华,其他人全部都有降分。可以预见,在未来不拿到北大清华降分,基本就和北大清华无缘了。“杰出人才”的苗子不提高学习效率,挤时间去阅读,参加科技创新等活动拿到“降分”参加自招、领军博雅等特殊类型招生,基本就和北大清华无缘了。

从这两个原因上讲,创新教育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杰出人才”的苗子,让他们拿到“降分”,代表地方“杰出人才”的苗子去考北大清华。学校掌握这套方法,才是竞争“北清率”科学、正确的方法。既然是科学、正确的方法,就会取得费省效宏,事半功倍之效。

目前,缺老师、缺课程、缺目标、缺支持、缺课时、缺生源是创新教育,包括人工智能、少儿编程、创客教育、STEAM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创新教育只有通过科技辅导老师或创新教育类培训,大力向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其他学科老师宣传这套方法,以此在学校开展“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竞赛”,让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其他学科老师认识到“创新教育人人有责”“创新教育是考北大清华最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动摇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领导和学生家长以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人数作为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这个信念的“根基”,转而支持创新教育,让创新教育的“根须”伸入到教育的土壤,历经风雨不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