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中小学教师减负, 首当克服迎检、创建、进校园活动中的形式主义

中小学很多教师反应,在工作中感觉自身压力越来越大,不仅是身体劳累还思想焦虑。具体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被迫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迎接检查、创建工作和进校园的各种活动上。这些繁杂的工作形式主义严重,而实际意义不大,不仅挤占了大量教学时间,影响教育教学,还导致教师身心俱疲,加重了负担。

近些年的迎检工作变得种类越来越多,次数也越来越发频繁。迎检工作、创建活动以及各种活动进校园,直接让学校中的会议变得内容充实且种类丰富起来。大会接连不断,小会挤占时间,有活动必有会议指导精神,以会议作为各项工作展开的先锋。

会议之后,便是校园卫生工作。无论迎检、创建还是进校园活动,只要有上级和外来团体入校,必然是“大扫除”当先。任何活动的前一天便要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在“不留卫生死角”“没有一片字纸”的要求下,学生的上课时间会被随意征用,由老师带领学生改上不知时长的“大扫除”课。

第一天扫完,第二天师生还要早到学校,带领学生二度打扫。擦拭课桌、玻璃、窗台、电扇、电灯、栏杆、灭火器……,打扫教室、活动室、楼梯、操场、厕所……

在没有保洁的中小学,老师和学生是最廉价、最勤快的保洁。检查人员未至时,随时可能被打断上课,被学校召集打扫遗漏或复脏之处(学校孩子多,想保持没有一点儿垃圾可不容易,打扫得再干净的地方,一下课也会有垃圾产生)。甚至听一位老师说,有一所小学秋天迎检,学校专门安排两名教师在校园一株老树下“守株待叶”,随时捡叶保持校园卫生。

我们并非不想要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只是如此行事,过犹不及,太过形式主义了。

校园迎检工作的前奏是会议铺垫,强调重要意义,接着是卫生抢先,需要脸面,再接下来是实质性的工作,那是很多反应在书面材料上的各种资料整理。检查前各种要检查的资料和记录分发到各班级教师手中,紧急忙碌之下,上课也变成了“副业”,白天整、晚上熬,甚至周六、日加班,才整理成形。之后还需要学校检查并反复修改,看不出“问题”才成。

这种工作实际意义不大,而任务量却很大,动辄就是要几个月、几个学期甚至几年的资料,把教师们忙得灰头土脸、唉声叹气。

各种创建活动也十分“给力”。不仅要搞卫生、整资料,忙个“白加黑”“五加二”,还要让教师们展现“七十二变”的“神通”:有时化身校门口迎宾,笑脸相迎;有时变为街道保洁,扫街捡纸;有时又成了交通协管,挥旗指挥……

总之一句话,教师是创建活动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最后再说“各种进校园活动”,也把学校搞得热闹非凡。“戏曲进校园”,在孩子们眼中是各类人物奇特的造型和怪异的脸谱,除了觉得奇怪再也看不懂什么,对于唱腔更是听不懂半点儿。戏曲在操场演出,两个班的孩子现场配合拍,在老师的监管下,直身挺背,苦坐一个小时。上课期间整个学校上空飘荡着悠长的唱腔。教室时的学生听课的少了,听戏的多了,身在教室而神游其外。

“冰雪运动进校园”就更“有趣”了,咱们这学校既不冬,也无冻,以一些塑料道具铺在操场上搞“冰壶运动”。几个孩子参与,外加几个拍人员,一下午操场喊叫声不断,全校师生上课也绷紧了神经,生怕被哪个太过兴奋的孩子一嗓子刺破了耳膜。

也不知道这些进校园活动实际意义有多大,反正活动照片拍得形象生动,被张贴在展示栏最显眼的位置,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如今的教师几乎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甚至学生未来从事教师一职,一是任务重工作杂,压力重重,身体多不消,多有隐疾病痛;二是很多工作,太过形式主义,实际意义较小,却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让教师有违背初心之焦虑。

若要教育改革,若要为教师减负,首当克服迎检、创建、进校园活动中的形式主义,让教师身轻心净,把时间与精力多用在教书育人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