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败诉,声泪俱下,受到学校处罚,对职业失去信心。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争执后,焦作姚燕燕老师渴望的“公平”,依然没有到来。
从网上的评论来看,这段时间里,姚燕燕老师得到了无数人的同情和支持。
而作为深知职称评审艰难的我,也对她连续八年没评上的结果十分揪心。
但是理性地说,支持姚老师的声音在发酵后,似乎有点变味了,变得有点像当年打卡许可馨时的情景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在选边站队之前,我想还是最好先想清楚,我们为她发出的声音,到底是真正的理性客观,还是“屁股决定了脑袋”。
从第二到第七?
在姚老师的第一条视频中,支撑她质疑评审过程出现问题的说法,是“从第2名被第16名反超”。
这听上去,就像是电影里演的一般曲折离奇。
但是评过职称的人应该都知道,哪有逆袭不逆袭这一说,你所能知道的,只有一个最终排名而已。
至于每一项的得分,也是最后才能一并得知。
所以如果非要按照“从第2名到第7名”的逻辑来说的话,那是不是也可以说:
姚老师虽然在评议阶段排名殿后,但是通过在荣誉资历上的突出表现,最终逆袭多人排名第七呢?
说到荣誉资历,这里面其实有个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评职称的候选人是教师,教师是教学岗位,主要职责是在教学工作上。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来讲的话,他们所获取的荣誉,应该跟教学成绩和成果挂钩。
然而不太容易理解的是,教学成绩这一项,是单独拿出来评分的。
也就是说,教学成绩的好坏,并不影响获取教学岗位的荣誉。
这合逻辑吗?
遗憾的是,姚老师在教学成绩这个考察近5年教学质量的考评项中,得分排名倒数第二。
等于是抹平了她在荣誉资历上,拿到了第二名的优势。
那么在最终的份上被超越,似乎也不是什么太难以理解的事。
毕竟从第一名到第十六名,在名次上的差距很大,但是要看分数的话,其实也没差几分。
支持姚老师的人,到底是在支持什么?
单纯地从教学成绩得分这一项来说,我个人是不觉得姚老师的落选,到底亏在了哪。
更不理解她所说的“不公平”依据在哪。
只能说荣誉傍身的她,这次没能评上确实十分遗憾。
然而魔幻的是,虽然评审过程可能并没有多少人去了解,但是在网上支持她的声音,却是一浪高过一浪。
尤其是当学校面对姚老师的诉求时,那些算不上大度的回应,更是像煽风点火一般,把姚老师放在了天然的“善”里,把自己孤立到了天然的“恶”中。
借着这股情绪,一些人开始把她“捧”到了天上,以“斗士”、“教育点灯人”相称。
说实话,本身我只是同情姚老师的落选,但是在看到了这样的“支持”后,我更同情她硬刚学校、竭力“维权”的自信,可能正是来自于这样声音的叨扰。
什么叫斗士?
敢于直面不公奋起反抗的人,确实称得上斗士。
可是姚老师教学成绩的硬伤就摆在那,这么称呼她,真的合适吗?
然而姚老师“狂热”的支持者们,可能压根就没想过这些。
因为他们之所以这么说的诉求,可能本身就简单得无以复加,就是鼓励下级对抗上级。
说白了,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有不公平要对抗,没有不公平制造不公平也要对抗。
但是你如果仔细想想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情景,就和去年的这个时候,网上打卡许可馨时差不多。
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然后把矛头指向公信力。
至于事情的主角是谁,主角的诉求是否客观,却根本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关键。
当然了,也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的人。
在真正的老师中,也有不少人确实是在支持姚老师,而他们的声音,才更加理性和客观。
比如说,大部分老师就把问题聚焦在了教师职称评审的优化上。
别让职称为难老师
对于教师来说,职称是一种激励办法。
毕竟除了荣誉之外,它还直接跟教师的长期经济收入挂钩。
在过去,虽然老师也都追求职称,但显然不像如今这样,把它当作了职业生涯中的“大考”。
问题出在哪?我想还是出在经济和精神上。
从经济上来说,以前的老师虽然收入上算不得特别高,但是相比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了。
而且在精神上,他们还确实是在被当做一个神圣的职业来对待。
等于是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满足后,没有后顾之忧的他们,自然会把心思尽可能多地用在学生的身上。
但是如今的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虽然在经济收入上依然不算低,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教师当成了“服务业”员工看待后,使命感显然会降低。
这就像是跛脚走路一样,想要维持在原有的走路水平,要么得去找根拐棍,要么就得让另一条腿跳得更快。
但是人们对待教师的看法,一时半会并不能扭转,所以更多的老师,只能去满足自己的经济诉求。
在职业范围内,能提高老师收入的,大体上就只有评职称这么一条路。
所以原本合理的激励办法,也会在单方面诉求的快速提 ,变成过度竞争的门槛。
那么这就不能怪姚老师非要计较评审的结果了。
因为对她来说,职称本身就是她所能追求到的全部。
至于矛盾的本身,也不在她和学校之间,而是在教师职称评审的规则上,和门槛上。
所以我想无论您是支持姚老师,还是持其他意见,或许我们都应该正视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屁股决定脑袋地选边站队。
虽然姚老师期待的“公平”,大概率不会到来,但是希望她的诉求,能得到更深层面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