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就业

全国特级教师、著名校长李镇西: 如果放到现在, 我评不上高级职称

一提起当教师,大家都会想到令人艳羡的双休日和寒暑假,然而,老师们的职业体验却没有人们想象的幸福,原因在于:教师一生都在为一张纸忙活, 那就是职称。

众所周知,教师工资与职称直接挂勾,教师要想拥有相对体面的工资,那么就得一级一级的向上评职称,毕竟大多数在编教师,二级职称教师与高级职称教师的工资相差甚大,对于小徐老师所在地的教师而言,二级教师即使教书年限高达30年,工资也只能挣到3800元左右,而一旦评上高级职称,教书年限长的教师工资基本可以突破6000元,这一巨大差距,不得不将每一个教师卷入评职称大潮,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然而,近十年来,高级职称名额被限制在当地全体教师的6%以内,再加上十年前教师高级职称不限额,多地高级职称已形成被超额占据的局势,很多地方要等老的高级职称教师退休后才能空出名额,这使得评高级职称更加困难。

为了评职称,全体教师卯足了劲准备评职称所需证书,从优质课评选,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评选,从论文、论著的发表,到课题实践,每一项荣誉都消耗掉老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老师们还要熟知优质课评选,教育教学活动评选,论文论著发表以及课题申请的各种规则,有一步做得不到位都无法获得相关证书或荣誉。而没有这些证书和荣誉,就难以在数以千计等待评高级职称的老师们脱颖而出。

老师评高职难,每一位身在其中的老师都深有体会,然而,老一辈教师怎样评高职呢?他们也要想千方设百计地去参加一场又一场的活动,去争取一张又一张的证书和荣誉吗?

当然不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知名中学校长李镇西在一次讲话中表示:“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评优评先如此苛刻……在我评上特级教师之前,我几乎什么荣誉什么都没有——我这一辈子就没当过“市优秀青年教师”,也没当过任何级别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同样,我是从班主任直接当上校长的,在那之前,我连一天中层干部都没当过。而我当校长已经46岁了,如果我年轻时候,也遇到这样“年限”那样“条件”,那我还不死定了?”

确实,老一辈教师评高级职称确实不像现在这样,拿小徐老师所在地已经退休的两位高级教师来说,当年评高级职称时,他们同样什么证书,什么荣誉也没有,只是县上根据两位教师多年教学成绩给予推荐,当年同时被推荐的还有一位老师,结果那位老师嫌交的评审高而放弃参加,而参加评审的两位老师,只拿了30多元的评审费就过了。

如果是现在,评职称只能靠各种各样的证书和荣誉,不仅要有多张优质课评选获奖证书,要有诸如优秀教师、骨头教师、学科带头人、最美教师等亮眼的荣誉,而且证书和荣誉仅从县里取得的还不行,至少要有几张是市级或省级的荣誉证书才行。还要有多篇论文,多本论著,课题也早已是标配……没有这些东西,普通一线教师想评高级职称难于上青天。

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所言一样,现在的职称评定占用了老师们太多精力,还不如以前的职称评定方法科学,但短期内教师们评高级职称能否变得简单一点呢?

答案也许会令老师们失望,原因在于:

一、以前高级职称与一级职称教师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如今高级教师工资远远高于一二级教师,而全国在编教师队伍庞大,如果老师们都能自然晋升高级职称,会给地方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二、高级职称限额,实则是为了选拔出教学水平真正高超的教师,以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并非人人都有晋升的资格。

三、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无法代表教师的教学水平,且教学成绩也无法纵向比较,久而久之,凭借各教育单位举办的竞赛类活动获得证书荣誉等,就成了比较有说服力的教师资质。

总之,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无法评上高级职称,既是职称等级评定标准的问题,也是当地财政实力的问题, 但是现行职称评定办法确实也过分占用了教师的精力,耗损着教师对教育的情感,因此职称改革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头戏,而高级职称向一线教师,向乡村教师倾斜或许能让在基层一线挣扎的教师们看到一线希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