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里女性多,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经常有相亲活动,女生招满了,男生还不到一半。北京有80万剩女的所谓爆炸性新闻,也曾引来大呼小叫。但户籍上的女性超出,而且是近几年才一点点地超出,还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据统计,2017年北京户籍人口中女性超过了男性,2018年广州的户籍人口出现女多男少,深圳则是2019年,只有上海稍早一些,2009年首次出现女多男少。
提起广州,十几年前我曾经路过,记得火车站上高音喇叭里播放着“防偷防盗防抢”的警告,广场上竖着一道道围栏,把行人隔开。那时候经常有飞车党抢劫行人挎包、首饰的新闻,抢劫对象基本上是女性。在那样的氛围中,你不由得对周边的治安状况充满疑虑,以至于多次出差路过都无心观光,匆匆就奔向了另一座城市。
十几年过去了,当我再次来到广州且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度过了人口红利期,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日子一去不返,街头已经很少有无业游民,即使有年轻男性主动选择了不工作,也是像三和大神一样,是以一种没有暴力倾向的、人畜无害的方式。这个意义上,随着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道路和地铁的工地沉寂下来,城市安静了,工地上的工人要么选择了离开,要么做了外卖骑手,总体数量下降了。对于女性,大城市总体是安全的,更多的女性选择留在大城市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城市能留得住女性,还因为这里不再是打工地后,大城市服务业比例会逐步提升,有更多的适合女性的工作出现。
曾有中国职场男女薪酬差异报告显示,女性比较集中的职位,如法律、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行业,女性占比通常超过55%,这些职业多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人员密集的地方就业机会也多。而生产制造、物流、技术等行当女性从业少,这些职位也相对远离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技术类岗位中女性占比仅为 17.9%,但在大数据类、项目管理类和测试类等很多高薪酬技术岗位中,女性占比正在上升。
教育提供了职场竞争力。据统计,职场女性的教育回报系数为0.061,即每多读一年书,平均薪酬可增长6.1%。受过 的女性连年增加,这使她们在大城市择业机会更多。
女性在大都市落地生根,一定程度上与唯分数论——只拼分数、不计其他的高考政策有关。
大城市的落户通常是有门槛地,在落户门槛比较高的上海,本科在北大、清华的应届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在沪”的世界双一流大学应届毕业生也可申请落户。门槛低一些的深圳和广州,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也直接落户。近来大城市门槛有走低的趋势,比如在广州,统招本科学历,再加上半年社保就可落户。对于落户的学历要求,各个城市都根据自己的吸引力,“论斤论两”地计较着,先择业再落户或者直接落户,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但统招学历是迈不过去的坎。
自2009年,我国高校女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男生,并且一直保持小幅增长的趋势,到了2018年女生占比竟然达到了57.74%。要知道,恢复高考的时候,女生能考上大学的并不多,很多高校里女生更是稀有,
20年前大学里女生的比例仅为4成。可在本世纪,一切都逆转了过来。并且,这是在年轻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发生的
,比如2018年女生高考大幅领先的年份,对应的是2000年出生的孩子,那一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比例是118:100,把这个比例放置到高考招生里,应该是100个考生里有46个女生,结果是,她们跨过“独木桥”的比例比男生多出了三四成。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求学过程中,很多年轻人提前退出了,并没有坚持到高考。
考大学这件事上,为什么女生表现出了比男生更大的优势,一直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加拿大心理学家丹尼尔·沃耶尔曾发表了著名的沃耶尔报告,通过对全球多个国家上百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研究,发现“女生成绩一直就比男生好”,这个现象不仅已持续多年,且“放之四海而皆准”。
沃耶尔的研究,涵盖从小学到研究生,自1914年直到2011年的数据,不由不让人感叹,在学习这件事上,女生真是“无敌”了。
现代社会,是否更适合女生这种更自律,也更为专注的人类呢?似乎是这样的。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分工,是专业性。
男孩子成长中更争强好胜,同类竞争,更注重结果而非基础训练。女孩成熟早,更早地表现出自觉自律的特质。
过了高考这一关,女生的禀赋在城市的生存中似乎也更有优势。她们更专注,执行力也更强,而企业的管理层级都是金字塔式的,对于大多数员工的要求中,执行力最为重要。
于是在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男女比例基本都在1:4甚至更少,项目小组里也往往清一色是女性。
不过,相对于高考,女性无论继续升学还是就业都面临着比“一考定终身”更多的难关,比如《2021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中指出,2020城镇就业女性的平均薪酬为6847元,是男性平均薪酬的75.9%,薪资差距比前一年拉大了;薪资水平越高的岗位,男女薪酬差异越大。
好在按照沃耶尔报告,女生在男生传统上领先的理工科中也表现出赶超潜力,
而高科技行业人才的稀缺,企业文化的开放,提供了相对平等的薪酬和工作环境。高科技行业正进入女性职业规划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