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baybet雷竞技

高考状元“家庭背景”大公开: 对不起, 你从出生就落后了

很多人说,如今的高考就像是古代的科举,为了这一天,不知要付出多少努力。其实,科举带来的直接“收益”,远不是高考能比的,因为科举的本质是选拔官吏,只要中举,就能走向人生巅峰,彻底与之前的人生说再见。《儒林外史》中有一个故事,名为《范进中举》,范进读了半辈子书,中举是他的毕生梦想。54岁那年,范进终于成功了,他的命运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是别人口中那个只会读书的“废物”了。

科举制源于隋朝,止于清朝,延续了1000多年。期间,有人飞黄腾达,有人碌碌终生,还有人成为了可悲的“陪跑”。按照规矩,古代读书人要先参加“童试”,无论多大年龄,合格者一律被称为“秀才”。不过,秀才也有等级之分,成绩最好的叫“禀生”,每个月都能领到免费的粮食;差一点的叫“增生”,不能分到粮食;最差的叫“附生”,他们资质平庸,知识水平刚达到及格线。当然了,只要取得了秀才资格,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而正式科举,又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乡试每3年举行一次,考上的叫“举人”;会试在乡试结束后的第二年举行,考上的叫“贡士”;最后,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从录取比例上看,平均每2年才出现一个状元,有一说一,就这个录取比例,放眼全球都找不到,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另外,越到后面,越要显示出治国理政的才能,诗词歌赋只是前几个环节要考察的,若想脱颖而出,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有真知灼见。

笔者简单举一个例子,赵秉忠是明万历二十六年的状元,他的试卷被保留至今,是大陆唯一的状元卷真迹。别的不说,能在有限时间内写出2460个字的论述,本身就已经远超常人了,何况他的字迹十分工整,毫无涂抹痕迹,妥妥的加分选项。另外,赵秉忠在文中对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看法也具有借鉴意义,在阐述观点之余,他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实属难得。不过,高考与科举大不相同,高考状元固然是天之骄子,但他们取得的成绩,却与家庭背景脱不开干系。

熊轩奥,高考成绩690分,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接受采访时,他坦言自己的成绩与家庭背景不无关系。据悉,熊轩奥的父亲是外交官,他不仅见多识广,还经常带儿子满世界旅游,在丰富眼界的同时,也让儿子树立了远大目标,并能主动为之奋斗。此外,2020年山东高考状元孟令昊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他考了711分,仅凭分数就令人望尘莫及。当然了,孟令昊的能力不止于此,在学习之余,他还取得了大提琴十级证书。

实际上,就算不是学霸,那些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又有几人出身寒门?武亦姝,16岁的她曾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在2019年高考中,她以613分总成绩被清华破格录取。虽然武亦姝属于特殊人才,但这个“特殊性”,却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赋予的。武亦姝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他们每天都会陪孩子读书,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长此以往,武亦姝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找到兴趣爱好也不是什么难事。

说白了,不是家长不懂教育,而是受眼界所限,他们整日为养家糊口奔波劳碌,怎么能描绘出世界的精彩?对普通家庭而言,学习是唯一的出路,高考是唯一的机会,就算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他们不敢有,也有不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背上沉重的压力,父母的期待、赚钱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种种矛盾接踵而至,他们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即使能出现“胜者”,也只是偶尔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