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baybet雷竞技

“探花”李寻欢比“高考状元”还牛! 是万里挑一的文武奇才

高考之日说高考。很多喜欢读古龙武侠的朋友,可能没有深究过自己为什么对“李寻欢”这个人物记忆深刻。

我们很多人都是从高考过来的,都做过高考状元的梦,都有高考情结。

很多人看《小李飞刀》,深深被李寻欢的俊朗、儒雅、智慧、痴情和定力所折服,在颜值担当的今天,回顾演过“李寻欢”的演员,关礼杰、狄龙、严屹宽、郑伊健、焦恩俊,可谓是帅中之帅,尤其是80后、90后,对焦恩俊演绎的“李寻欢”印象深刻,觉得他简直做到了神还原,他两次扮演过李寻欢,分别是1999年的电视剧《小李飞刀》和2002年的电视剧《飞刀问情》。

如今仅仅是因为长得帅而喜欢李寻欢,好像经不起推敲。现在很多热剧里,长得帅的人太多了,简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正让大家都记住的非常少。

但是李寻欢可谓人尽皆知,还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很多城市,大街小巷,一些门店的名字、品牌的名字都会看到“小李飞刀”的字样。

说到底,李寻欢之所以被大家喜欢,是他本身就是一个高考大牛,是万里挑一的文武奇才。

其实,今天的高考制度,很类似古代的科举。

很多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的科举创始于隋朝,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起始时间算,科举一直持续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仅状元的数量来算,历朝历代加起来,大概有近700位状元。

我们现在民间俗称的高考状元,一般都是指高考中各省市自治区的成绩第一名。

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每年一次高考,就会产生34位高考状元,10年就有340位,20年就有680位。

20年的时间,我们的高考状元数量,和封建社会1200多年的700位科举状元数量是差不多的,这样比较,我们发现,其实古代的科举状元是非常稀有的。

李寻欢出现的背景是在明朝,明朝(1368年―1644年),共计276年,期间产生90位状元,相当于3年才会出现一位科举状元。

李寻欢属于“探花”,是考上了科举一甲的第三名。

成熟的科举制度,一般分为好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子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取得秀才资格,才可以参加正式考试;正式考试又分三个阶段:乡试,会试,殿试。殿试是科举中的最后一关。通过殿试被录取的考生,被划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二甲若干名,三甲若干名。

由此可见,获得状元、榜眼、探花的人,是科举考试 “金字塔”最顶端的人物,可谓是精英中之精英。

在明朝那样平均3年才会产生1位状元的朝代,李寻欢能够考上探花,比现在考上省状元难上加难,程序也会更复杂。

其实,总结一下那些能考上状元的人,深究他们的背景,大多数人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而且出身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真正来自平民百姓之家的很少。

要知道,在古代,家庭的优渥,才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支撑一个读书人长年累月专心学习。

白天从事农事劳作,夜晚用业余时间学习的人,客观上肯定没有那些家庭条件好、能够专心学习的人的效果好。何况古代的科考程序那么复杂,古代的交通又不发达,还有住宿问题,学费问题,寒门是难以支撑的。

所以寒门为什么难出贵子,就是这么来的。

祖辈的荣耀和辉煌打下的基础,为这些最后能登上科考最顶峰的状元,奠定了客观基础。

李寻欢的家,是“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这为李寻欢考上探花奠定了基础。所以,李寻欢的文化积淀、高超的智慧和非常的定力,归根结底,来自于显赫的家庭背景。

一般来说,考上状元、榜眼、探花的人,因为还没有从政经验,不会被直接安排到重要岗位上班,一般都会被派到翰林院任职,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文史研究机构,在那样的单位上班,有利于了解整个国家的政治、历史,这样就会拥有全局视野。

李寻欢在武林中出道以前,应该是在类似于国家文史局这样的机构呆过,所以视野开阔,了解全局,后来在武林中遇到的种种小事,对他来说,不足为惧。

古代的状元,有文状元和武状元,李寻欢的小李飞刀要是参与武状元竞选,应该会拔得头筹,所以说,李寻欢可谓是万里挑一的文武奇才,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背景和功底,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儒雅、智慧、镇定,就算面对比他武功高强的上官金虹,他也能镇定自若,最终击倒对方。

李寻欢给我们的借鉴意义,就是要严于律己、时刻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管是练就绝世的小李飞刀,还是攀爬仕途,没有严于律己,没有时刻学习,没有读万卷书,没有行万里路,恐怕都只能望洋兴叹,庸庸碌碌一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