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曹雪涛院士“论文图片造假”还有后续? 半个月连撤12篇学术论文

年初,“曹雪涛院士论文涉嫌造假”闹得沸沸扬扬。直到官方下场盖章“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才算勉强收场。

而就在6月初,曹雪涛团队又一次发布声明,一边强调“全部受质疑论文可重复和结果可靠”,一边在半个月内,主动撤回了之前发表在JBC杂志上的12篇论文。同时,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JBC编辑部,并没有按照科学界广泛认可的国际学术出版规范,同意用正确的原始图片或者更新的图片进行论文勘误。

怎么?这话里话外难道还有隐情?曹雪涛团队的论文究竟有没有造假?

曹雪涛

从“美国方舟子”说起

曹雪涛之所以会被曝出“论文图片造假”,和一个美国女人有关。

伊丽莎白·比克,一个从2016年起辞掉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以及可能存在学术不端的女人。人送外号“美国方舟子”。

伊丽莎白·比克

起初,比克只是一个微生物学博士,在斯坦福大学和企业打工。工作让她经常能接触到各类科学论文,每当发现一些篡改图片或剽窃文本的现象,她都会在个人博客上讨论一番。久而久之,她成了专职“打假人”,并且重点关注学术论文中的配图问题。

按照她的说法,论文中的配图重复问题比较容易被发现。但如果想找出刻意篡改的图表,就要花一些时间。比如,有些作者会用一些PS过的图片确保文中不会出现重复,甚至有些人会直接从其他出版物里窃取图片。

看上去,比克做的这些事,的确是在维护学术威严。

毕竟按照她自己的说法,为了揭开论文里的黑幕,曾不惜得罪学术圈位高权重的人,甚至揭发过比利时鲁汶干细胞研究所所长、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病理学研究所所长以及荷兰前研究部长等高级别专家。

但还是有人指出,比克似乎在针对中国。

伊丽莎白·比克批判曹雪涛的推文

到2019年11月,比克在Pubpeer上已经发表了约1300篇有关论文举报的文章。当时,她统计了半年内发表的775篇举报文章,发现所涉案例大多数来自美国,而中国所涉及的论文多达106篇,整体排名第二。

这其中,就有曹雪涛的论文。

图片误用和造假,傻傻分不清

但曹雪涛涉事论文里所用的图片真的存在学术造假么?

收到消息后,曹雪涛的态度很端正,几乎第一时间回应称自己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已经开始着手调查。

而在今年年初,科技部经调查后给出的调查结果是——图片误用。

图片误用和图片造假可有着本质的区别。

通常来说,国际期刊生物医学论文中常见的“图片误用”指的是错选图片、错误放置、错误展示等情况。

那怎么才能算图片误用呢?

一是必须有支撑相应图片的原始实验记录或数据;二是图片如果经过剪裁、组合,应按照学术规范作出明确标记;三是误用的图片对论文整体的研究结论不能有实质性的影响。

只要满足了这几点,且图片错误可以勘误,几乎就能判定为“图片误用”。而与之对应的图片造假,指的则是伪造、篡改图片等明确的学术不端行为。

尽管官方盖章了“不是造假”,但科技部也公布了对曹雪涛的一系列处罚——取消其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1年,取消其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1年等。

查了,罚了,可那些论文怎样了呢?

有人担心会不了了之,但前几天的一份公开声明表明,这事儿一直有后续。

曹雪涛团队曾向刊登论文的JBC编辑部多次提交了“图像误用”的证据,比如:独立重复实验的原始数据、国际其他团队验证其具有可重复性的证据、能找到的部分论文相关原始数据和记录。

但编辑部并没有按照科学界广泛认可的国际学术出版规范,同意他们对自己的论文进行勘误。同时,曹雪涛团队还发现,在之前JBC编辑部同意勘误的一些论文中,来自欧美实验室的论文错误更多,也因此受到过质疑,编辑部却视若无睹。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主动撤稿。

看过曹雪涛团队的最新声明后,有人忍不住为他抱屈:两相对比下,很难不让人怀疑,JBC编辑部的处理有些双标。

但怀疑归怀疑,回归科学本身,严谨始终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和双重标准无关,只和对待科研工作的态度有关。

在声明中,曹雪涛团队也表示,他们将对这些撤回稿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新的实验结果,以更高的标准再重新整理发表。

《我是科学人》纪录片由长安信托特约赞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