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
这两天,全国人民的目光都集中用在了一场考试中。
高考,作为每一个中国 生走向大学校园的必经之路,作为每一个想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实现阶级跨越的人的必经之路,一直以来都很受关注。
这份关注,不仅来自于考生本人,更多的,其实来自考生的家庭。
00后这一代人,出生、成长的时间恰逢中国迎来飞速发展的时机。
他们的父母有些吃了学历的红利,想要把这份红利延续下去;有些没吃到学历的红利,想让自己的子女吃上。
不同的家庭,却是同样的重视教育。
所以,每逢高考,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父母的身影。他们或在行动上、或在精神上,为他们的孩子鼓励、祈祷。
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河南郑州,曹先生的儿子今年是“河南百万高考大军”中的一员。
为了让儿子在考试期间能够充分休息,曹先生请假陪考,还开来了一辆房车,以便儿子在考试间隙能养精蓄锐。
当记者问及,曹先生说:“高考结束以后,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
想来也是,高考之后便是大学,大学如果是在异地的话,便只有寒假暑假才回家,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面临的就是更少的见面频率了。
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终于羽翼丰满,真正开始自己的人生了。想想都会觉得舍不得。
同样是郑州的一位妈妈带着家里的小奶猫来到了考场,为女儿加油。
女儿怀中抱着小猫咪,妈妈在旁边安抚着女儿紧张的情绪。
而一位送考的哥哥选择用拥抱,来缓解妹妹的焦虑。
武汉马房山考点外,人群熙熙攘攘中,一位哥哥送妹妹到自己四年前的高考考点参加考试。
最近他一直都在帮妹妹复习,但是临考难免还是有些紧张了。他留意到了妹妹的紧张,于是轻轻地抱着妹妹,为妹妹开导。
云南昆明的一个考场外,刘耀文的海报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一位父亲举着大幅的刘耀文海报来为女儿的高考“应援”,用女儿的爱豆来给女儿加油打气。
追星女孩看到老爸举着爱豆的海报,眼睛都亮了!
这一代 生的成长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不少都有弟弟妹妹。
哥哥姐姐高考,弟弟妹妹们怎么能缺席呢?在考场外,可以看到“二胎”们小小的身影。送考的弟弟妹妹们在哥哥姐姐怀里,奶声奶气的说着温暖的话。
“哥哥,考一个大学!”上海格致中学外,妈妈抱着穿旗袍的小妹妹往外走,小妹妹还恋恋不舍地向哥哥招手,朝哥哥喊道。
平时里天天和自己抢东西、给自己添乱的弟弟妹妹,如今也成为了自己高考时最能安慰自己的人。
湖北武汉,出现了让人百感交集的一幕。有些家长在考点外摆上了桌子,设了蜡烛香炉,烧香跪拜,祈求孩子能考个好成绩。
开坛烧香这种事在公共场合属实不合适,带有宗教色彩的事情只能在法律规定的宗教场所进行。虽然家长是一片苦心,但这样的行为确实应该打住了。
在种种新闻里,不乏一些让人心酸的新闻。
阮春华和丈夫洪海桂都是广州市的公职人员,疫情中,他们一起在社区一线奋战。
为了社区居民的疫情防控,他们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同时也没能为备考的女儿做些什么。
她为女儿写下了一封信,信中说:“孩子,你是我们牵挂的软肋,更是我们勇往直前的铠甲。正因为有你的支持,你的勇敢,让爸爸、妈妈在支援社区服务的时候更加坚强也更加乐观了。因为我们也想成为一双令你幸福骄傲的父母。”
在花都,吴金玲的心情也很复杂。她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护士,也是考生罗迪的妈妈。
儿子要高考,她早早地就准备好了旗袍,想要穿上为儿子送考,祝儿子“旗开得胜”。但是疫情来势汹汹,才不管谁家孩子要高考。
甚至到了高考倒计时最后一天,她仍然在做核酸检测,没能陪在儿子身边,为儿子做后勤工作。
荔湾的丁洁也很内疚。作为一名警察,他义不容辞地投入到这场抗疫行动之中,但作为一个父亲,他却也不能陪伴儿子。
于是,他为儿子录下了一段祝福视频。
南海公安分局的钟昆远和江婕也同样属于这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父母。
这对夫妻都是警察,一早便投身抗疫,而钟昆远负责的是佛山第一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安保工作,已经一周没有回过家、见过女儿了。
女儿的高考,本是家里的大事,但在疫情面前,她们选择了坚守岗位。这份担心,只能化作一个视频电话。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这句话用来形容这些抗疫一线奋战的勇士们真的特别贴切。
他们关心孩子的高考,但是还是选择了坚守岗位,与疫情斗争。
他们的大爱,更令我们敬佩。
高考是一个家庭的兵荒马乱,每个家庭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场考试的关心。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要用这两天来验收成果了,大家自然是十分关心的,但是也希望大家可以正视高考的价值。
高考只是一个开始,就像是游戏里新赛季为自己的起点定位一样。
考得好,那很值得骄傲,因为站到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上,可以离自己的职业梦想更近一些。考得不好也没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心中有梦想,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弥补这次失利所带来的损失。
感谢每个家庭、每位父母对培养孩子所付出的努力,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