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上千考官因此掉了脑袋,武则天的这项高考发明,是对了还是错了?

考试一词,至少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不搞暗箱操作的公平考试,却似乎是从武则天执政的周朝(为区分东周西周后周北周,史学家一般称其为武周)开始的,在武则天称帝的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之前,考试一般就是走个形式,因为很多时候,谁考第几,已经由皇帝和主考大臣根据考生的家世和声名内定了。

为了避免考试作弊,武则天发明了一项制度,这项制度断断续续执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只有在朝政昏乱的时期曾被废弃过,一般正常的王朝,都会严格执行。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一千人因此掉了脑袋——明朝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杀了多少人无法统计(主考官除了八十五岁的刘三吾被充军发配,其他人被朱元璋团灭,前科状元张信与新科状元陈䢿都掉了脑袋),清朝十大科场弊案,每次也都有大批官员人头落地,其中职位最高的是官居正一品的文渊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柏葰,与他共赴黄泉的,还有正二品兵部侍郎李鹤龄、正三品的左副都御史程炳采。

武则天那项保正科举考试公平并让上千人丢掉官帽和脑袋的发明,在当时叫“判之糊名”,又叫“糊名”、“弥封”、“暗考”。也就是相当于现在考卷上的密封线,阅卷人员是不知道考生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的。

在不靠谱的唐中宗李显复辟之后,科举考试就成了一个笑话:私通武三思的韦皇后、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都可以指定一甲人选。

读者诸君都知道,古代科举考试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数十人,叫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更多,叫同进士出身——当年还流传过一个笑话:有人出上联“同进士”,促狭者给出的下联是“如夫人”。

如夫人比丫鬟地位高,同进士有做官资格,所以女愿为如夫人,男争当同进士,是历朝历代都不能避免的事情。

丫鬟成为如夫人就变成了半个主子,白丁成为同进士就有资格做官(至少能混个八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很多人的座右铭吗,为了当上举人进士乃至探花榜眼状元,当年的读书人也真是豁出了一切——李白之所以在官场郁郁不得志,并且跟王维几乎老死不相往来,就是因为在“科举内定”之战中输给了王维。

李白和王维有两个共同点:其一,都是当时名扬天下的才子;其二,他们走的都是玉真公主(唐睿宗李旦第九女,李隆基同母妹妹)的门路。

王维的形象更好也更会来事儿,所以玉真公主将手中的名额给了王维,李白那首《独坐敬亭山》算是白写了——大家上小学的时候都背过这首诗,但一直不知道为何“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如果武则天发明的糊名弥封暗考制度一直延续到开元天宝年间,李白就不用对着玉真公主的敬亭山流口水,也不用幻想着“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了——西王母之女与襄王的故事,年轻的高考生是不知道的,那个故事衍生了一个成语,叫做“巫山云雨”。

在不凭本事凭颜值和家世选状元的唐朝,酒色憔悴的李白很难鲤跃龙门,这是因为唐睿宗李旦虽然比他哥哥李显靠谱儿,也不能禁止太平公主内定状元,唐玄宗李隆基前期虽然英明神武,也不能避免亲妹妹插手科举考试搞暗箱操作。

废弃武则天的发明而产生的这种弊政,一直延续到了唐朝灭亡——有人考查了唐朝状元的详细记录,发现其中出身官宦世家的战百分之九十多,其中家世显赫的战百分之八十,祖上没做过官的状元,居然只有五位。

唐朝的科举考试之所以如此混乱,以至于混乱到李白王维都把走后门儿当正常渠道,就是因为武则天发明的考试办法成了一纸空文,这种情况好像直到清朝才有了明显改观,所以就出了很多让主考官乌纱和人头同时落地的“科场大案”。

清朝之所以有很多主考官人头落地,河南学政俞鸿图之所以被雍正皇帝腰斩,就是因为在当时的高考中泄题,或者在试卷上约定暗号,个别胆大的主考官还敢拆掉“糊名”的纸条,一旦被抓住,摘顶戴花翎是轻的,一般的处罚是全家抄没,家眷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再严重一点,那就是弃市或腰斩了。

清朝那些丢了顶戴花翎甚至身家性命的主考官,肯定对武则天恨之入骨:如果不是你出幺蛾子,我们还用这么麻烦约暗号、搞夹带?

主考官们发财不易,甚至要为此冒杀头危险,对武则天咬牙启齿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历朝历代的考生会怎么想呢?古代的生员举子的心思没法儿猜,今天高考生的心情,大家都应该感同身受:少数人痛恨,多数人感激——武则天这项发明,保证了高考的相对公平,大家也算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大家蒙面竞赛,裁判员很难吹黑哨。

看到这里,可能有一些高考学生和家长对武则天这项发明的史料出处和具体操作办法还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咱们有必要做一些说明。

武则天发明“糊名”制度,见于唐朝集贤院学士兼知史官刘餗的《隋唐嘉话》:“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曰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专门进行了解释:“国家设科之意,本以求才,今之立法,则专以防姦为主,如弥封誊録一切之制是也。”

据顾炎武考证,古代高考可比现在严多了:“搜简之法甚严,至于解发袒衣,索及耳鼻。”

如果按照古代的搜检方式,用衣服包着手机进考场,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一旦被发现,轻则逐出考场杖责后枷号示众,重则充军发配甚至拉到菜市口杀头——看起来今天的高考还是比较人性化的,现代高考生对糊名暗考的评价,在笔者看来,应该也是赞同的多,吐槽的少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