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baybet雷竞技

高考作文题藏在这部国产神剧里? 豆瓣9.3分诚不欺我!

高考作文题目刚出炉,“觉醒年代yyds”就上了热搜。

有网友说,今年的高考作文成了《觉醒年代》的观后感。

就拿新高考Ⅰ卷来说,有看过《觉醒年代》的应该对毛泽东的这篇《体育之研究》不陌生。

剧中,对于陈独秀警告青年一文,“二十八画生”毛泽东认为,应该在六条后另加一条:健壮的而非体弱的。如此,才能摆脱“东亚病夫”的称号。

已经有19万人打分的《觉醒年代》,豆瓣评分稳居9.3。

可以说,这届年轻人看完《觉醒年代》,很难不流泪。

01 觉醒年代好看在哪儿?

要问《觉醒年代》这部剧好看在哪儿?作为看过这部剧的观众之一,可以很笃定的告诉你:这部剧哪哪都好看。

我们都知道,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书上对于这段历史的介绍只有寥寥几段话,而这几段话囊括的却是,好多革命先辈如烟花般璀璨的一生。

说实话,在看《觉醒年代》之前,对于陈独秀的印象只停留于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提起蔡元培只想起一个北大校长头衔,唯独对于鲁迅先生笔下“人血馒头”“孔乙己”的了解会更多。

《觉醒年代》像是这段历史的清明上河图一般,把这些文人、探索中国革命方向的先驱,在画卷上一一铺开描绘。

原本只想致力于国民启蒙的陈独秀,立下了“20年不谈政治”的flag,专心筹办《新青年》杂志。

为了让陈独秀到北大来当文科学长,蔡元培于雪天三顾陈独秀的住处。

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工资不低,但是架不住他乐善好施的性子,成了“月光族”,所以蔡元培每个月都要从他的工资里扣三十块大洋交给李大钊的妻子。

留学的归国博士胡适,因为妻管严,每天的门禁是晚上十点。

剧中穿插着大量日常化的剧情,每个人物都是饱满而立体的,各有各的秉性和风骨。

但,革命革命,革的是敌人的命,岂会一帆风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最大的阻力就是当时的守旧派。

既有辜鸿铭这样名扬四海的学者,也有林纾这种通过《妖梦》等作品来讽刺新文化运动的大家,还有北大教授黄侃、刘师培等人。

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众人和守旧派的论战,诸大家在北大礼堂的唇枪舌战,好不热闹。

虽然《觉醒年代》多文戏,但是这些文学大家演讲起来旁征博引,玄机暗藏,一点也不会觉得无趣。

02 “我们的考点,是他们的一生”

创办《新青年》杂志几年后,发现政治是无法避开的陈独秀,推翻了自己的flag,这也成了他和胡适分道扬镳的起点(因为胡适只想专心搞学术)。

在当时,有人信奉中国的出路是“无政府主义”,也有觉得应该借鉴杜威的“实验主义”的,还有一些妄图复辟帝制的顽固派。

当时的有识之士都在致力于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李大钊因为一直活跃在工人的一线,他相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陈独秀还有李大钊、毛泽东这些人寻找中国的道路是坎坷的、充满了暴力和镇压的。

李大钊最后死于革命,时年38岁;还有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牺牲的时候都正值大好年华。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听闻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一夜白头的北大学子郭心刚。

该角色的人物原型是参与五四运动的学生代表之一郭钦光——他是五四运动中牺牲的第一位学生。

看到这些人为了追寻心中的真理而前仆后继,不禁反思,当下的社会浮躁、充满物欲,是不是源于我们少了前人对于探索真理的执着,我们的精力和视线都放在了外物而非内索上。

就像蔡元培在述职演讲里所说的那番话,“光阴虚度,学问毫无,这是自误啊”。

同样的话高晓松其实也说过,《奇葩说》里清华学霸梁植问在座的评委“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被高晓松怒斥: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 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所以,《觉醒年代》其实拍出了我心中的文人风采。

即使在学术观点上有争执,见面时还是端端正正的鞠躬;心怀沟壑,切实的感受这个国家的苦、人民的苦,化手中的笔为利刃;青年人在为这个国家的前途、未来而努力奔走。

豆瓣有个网友的评论触动了很多人: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未必深有体会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看完《觉醒年代》,你会对鲁迅先生在《热风》里的那番话感触更深。

也希望《觉醒年代》完结后的余温,能给青年人在忙碌、迷惘之余,带来一点清醒的思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