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复旦数学科学学院书记遇害: 惨剧发生, 真的怪“非升即走”吗?

原创作者——黑羽

复旦大学是国内最出名的学校之一,每年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无数优秀人才。这样一所名校,受到的关注也比其他学校要多。近期,发生在复旦大学的一件“惨剧”,令复旦大学卷入舆论之中。

6月7日是第一天高考,这一天的下午是数学考试。正当高考学子都在抓紧时间复习的时候,复旦大学内出现了这样一幕。一名39岁的教师姜某拿着刀冲进数学科学学院书记办公室,夺走了领导王某的生命。

在此之前没有人会想过高考期间会发生这样的血腥事件,更没有人知道原来姜某暗藏了杀心,令人不寒而栗。

据知情人爆料,伤人事件的起因,是目前部分高校实施的“非升即走”制度。

这个制度意味着在规定的年限之内,新加入的青年教师一定要达到学校的标准,才能拿到一份长期合同。众所周知,长期合同代表着稳定的工作,不然随时有可能面临被辞退。

姜某之所以冲动暴起,也是因为这一项新制度。当时他在王某的办公室内,听着对方宣读了学校的解聘决定。姜某苦苦哀求领导不要辞退他,但王某坚持解雇。这个决定成为压垮姜某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引发了悲剧。

“非升即走”制度究竟是什么?

这个制度是“舶来品”,以前只在外国高校中存在,现在被引进了中国。这项制度的出发点是让老师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平,激发青年教师的干劲,避免在获得工作后就失去了上进心。

对于这个制度,很多人都表示支持。因为很多老师在学校里根本就没有做实事,没有拼劲,但这个制度引发的矛盾也值得重视。

在落实制度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对老师太过严厉。有些学校招聘了大量的青年教师,几个月后利用“淘汰制”,挑选最终留下来的老师。好几个教师争夺1个或几个岗位,造成了教师严重“内卷”,这也是经常被打趣说的“青椒”(青年教师的焦虑)。

学校里的岗位有限,却招募了大量的青年教师,最后却通知他们被筛除下岗了。这样学校得益了,但是老师找工作的时间却被浪费掉了。

有不少青年教师愤愤不平地说:“这就是在剥削教师的劳动力!”等到考核期限到来,学校再以各种各样的“正当理由”将老师们辞退,而老师们也无从申诉。

要想实行好“非升即走”制度,就必须公示一个公开透明的考核标准,同时由专业人员对老师进行客观的评价。只要评价是客观真实的,就能让人信服。如果是不清不楚的考核,那么老师们肯定会怀疑。

学术水平应是考核的第一标准,但也不能单纯以学术论文的数量作为唯一指标。

首先,这可能会成为某些教师投机取巧的漏洞,请人写论文或是写一篇学术水平不高的论文,随便发表,也会算进发表论文的数量之中;其次,有些专业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出成果,需要长时间研究。

惨剧发生,真的怪“非升即走”吗?

“非升即走”制度本意是为了激发老师的干劲,但如果变成了“唯帽子”、“唯论文”,那么青年教师的压力会加大,反而变得更加浮躁。

盲目追求论文的数量而忽略质量,甚至可能存在学术造假的问题,走上“追名逐利”的道路。“非升即走”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具体实施的细节和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

当然,这一件悲剧事件也暴露了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在情感疏导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工作,最后却被辞退的时候,当然会感到愤怒,但挥刀伤人是绝对不正确的。如果这位老师做的工作无法令领导满意,那么辞退也是一个合理的决定。

此外,作为被解聘方的教师肯定会感到很难堪、很痛苦,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负面情绪,这时候就需要学校给予教师人性化的关怀。

首先,帮助他们走出负面的情绪,让他们慢慢接受被解聘的现实,然后可以给他们一些就业上的帮助,比如推荐他们去另外一个学校应聘,提供就业指导等等。

复旦大学的教师伤人事件能够反映现代社会的很多问题,除了有制度问题之外,还有教师的生存境遇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关注。

小编创作团队,在这里我们把琐碎的观点写成文字,很高兴遇见你,求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