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复旦朱主任, 好好说话, 行吗?

近日,复旦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一篇名为《求仁得仁,永珍安息》的悼文。

这篇文章悼念的对象,是近期遇害的复旦大学数学学院领导王永珍书记,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则为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系的朱刚主任。

这篇文章的原文,是这样的:

这则短文出来后,瞬间成了无数网友群嘲的对象。而且不少网友,还帮这位文学系主任修改起了“作文”:

其实这篇短文最有争议的地方主要是两个,第一是它的标题,第二则是它的内容。

先说它的标题。

这篇悼文的标题,用的是“求仁得仁,永珍安息”八个字。

看到这个标题后,很多网友表示,这个“求仁得仁”的意思,其实是“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所以用这四个字作为标题,难道这位主任的意思是遇害者本来就想死,所以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一个堂堂的大学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悼文中竟然用错词,导致在一个大学在官网中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所以无数网友都表示这太可笑了。

那么,标题里的“求仁得仁”的用法,在这里真的是一种很低级可笑的错误吗?

实际上,“求仁得仁”这个词在这里的用法,也不能说是完全错的。

因为实际上,“求仁得仁”这四个字的意思,除了比喻理想和愿望得以实现外,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求仁德便得到仁德”的意思。

所以这篇悼文里的“求仁得仁”的意思,应该是我上面说的第二个意思——“求仁德便得到仁德”的意思。

所以按这层意思去理解,朱主任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可以理解为——“遇害者的名誉得以恢复,希望他得以安息”的意思。

虽然这个标题严格来说并不算完全错,但是,取这种多重语义的标题,而且还放在官网上,这也不能怪无数网友产生错误理解。

再说说这篇悼文的文体内容。

其实这篇短文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大致意思应该就是:

永珍遇害时,当时并无目击者,而且凶手被抓了,情况如何也没人知道,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对永珍的德行议论纷纷,谣言四起。虽然关于永珍的谣言很多,但复旦师生坚信其人品,而且今天校方出了这个声明,算是给了永珍一个人品和德行上的肯定,希望永珍安息。

几句正常的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非要写成上面那样,其实我看了也是很不舒服的。

第一个让我不舒服的原因,就是这篇悼文的文体,不伦不类。

这篇悼文第一时间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很像是一篇文言文,但是仔细读了之后你又会发现,它里面又穿插了许多的白话文、大众语。

△专栏作家、教授如此评价这篇悼文

我知道文言文有文言文的美,白话文有白话文的美。

但是在一篇悼文里,既穿插着文言文,又穿插着白话文,而且其中还出现一些有多重意义的词汇,读这种悼文,就让人很头疼了。

例如在这篇悼文里,什么“当初事发突然,行凶之时并无目击者”、“凶手在警”、“实赖永珍人品口碑,在周围人心目中屹立不倒”,这些都是白话文、大众语;

而“君子之泽,三世不斩”、“仁者不寿,吾侪所恸”等等这些句子,又有点文言文的感觉,在一篇短文中各种文体相互穿插,如此不伦不类,实在是让人感觉思维非常跳跃,读起来非常不舒服。

这种需要思维穿插跳跃的阅读感受,其实跟读下面这种文是差不多的:

第二个让我不舒服的原因,就是作者不顾场合滥秀文采,让人看着非常费劲。

其实你去复旦的官网上看一下你就会发现,为王永珍书记写悼文的,其实还有很多单位和个人。而他们的悼文,则全部都是这样的:

这些文章,全部都是用正常人能看得懂的文体写的,很多内容让人看上去令人非常感动。

但是就是有这么一篇文章,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说实话,看一个人的悼文,如果让人看着都费劲,那看的人,还怎么会有心思体会其中的悼念和哀思?

一篇悼文,我每看一段话都要在脑子里翻译到底写的什么意思,每看一段都要感叹一下写作者的文采如何,那我还有心思体会出这篇悼文的深层次的东西吗?

我知道,写文言文的能力,的确是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采,我也知道文言文在一些文化圈子里,还是很受欢迎的。

但是身为一个大学文学系主任,就算你会写文言文,那也没必要到处逢人就秀自己的文采吧——特别是在一个葬礼页面上,而且还是在一个权威的官方网站上,你秀这种东西,这真的合适么?

文采就像短裤,你可以有,但不要逢人就露。

你有一条漂亮的短裤,可以在家里穿给亲密关系的人看,也可以在泳池里秀出来,这都没问题,但是不要恨不得逢人就露出来。

露一些东西,也是要分场合的。

没事就想露文采,而且还露的是那种不伦不类的文采,你或许不尴尬,但是在别人那里你可能就是一个笑话。

100年前,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推广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反对生涩、难懂的封建文体。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最广大的人群能更易读懂书面文字,才能让人更快理解他人思想,才能让新思想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开来,才能使中国更多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新思想与新科学文化的洗礼。

文言文很优美,的确很适合在一些场合书写;文采也是一种能力,也非常应当在一些场合展现。

但是优美不代表就应该到处露,有文采也不代表就应该到处卖弄。一些东西,在它该存在的圈子里展示就好了。

毕竟现在是21世纪了,所以还请“复旦文豪朱主任们”,在公共场合里就好好说话吧,行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