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途没有“暑期档”

出品 l 观点财经

作者 l 大钊

改名容易“改命”难。

今年4月22日,美股上市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宣布将公司名称统一更名为“高途集团”。更名后,原K12业务保持不变,仍为“高途课堂”,原跟谁学成人业务更名为“高途学院”。

至于改名的原因官方解释为:“由于高途课堂的业绩已经占到年报的近90%,跟谁学已经不能代表现在的业务品牌,为实现更好的业务聚焦,节约营销费用,单一品牌可以更好地服务学员的全周期需求,有利于业务板块的品牌联动。”

但是改名当日,跟谁学股价出现大幅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超10%,截至收盘,跟谁学股价跌至26.9美元,跌幅达9.27%,市值为68.5亿美元,一夜之间市值蒸发7.01亿美元。

将时间轴拉长后,我们发现自今年1月下旬高途(当时股票名为“跟谁学”)股价达到149.05美元/股的历史新高后,便开始一路下跌,1月27日到7月2日的五个多月里,跟谁学股价暴跌了91%,市值也蒸发九成。

雪上加霜的是,自5月至今,高途集团(以下简称“高途”)多次被传裁员消息,甚至连HR团队(指人事招聘团队)都被裁掉。这些令外界焦虑的消息背后,其实是高途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盈利难题。

与高途一起“为梦想窒息”

今年5月27日上午,高途CEO陈向东在视频会议上宣布,放弃旗下3-8岁启蒙课业务 “小早启蒙”,同时,近1000名员工被迫转岗或离职。

此外,据晚点LatePost报道,高途已宣布大幅裁员计划,裁员比例为20%,也有媒体称裁员比例为30%。

对此,高途方面表示,根据6月1日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公司决定停止“小早启蒙”面向3-6岁儿童的招生工作,并据此对组织架构和人员进行调整。

这意味着,“小早启蒙”数千人的团队将被调整,80%的员工将被裁员或者转岗去中小学、成人业务。

除了“小早启蒙”,当日高途的裁员计划还包括行政、人力、中台等职能部门,裁员比例将在20%左右。

近一个月后,6月22日,一则写有“为高途尽忠的时候到了”标语的PPT截图在互联网流传开来。

6月24日,某微博大V爆料了高途创始人陈向东的紧急回应,其中提到上述内容出自6月21日的中考地推培训动员大会,针对此事,将对北京中心负责人进行“内部通报批评”,并作出20000元“乐捐”(即处罚)。

可事实是,高途类似的“尽忠”行为,由来已久。

在前些年在线教育最火爆的时候,高途便为员工提供了床位以鼓励员工住在公司加班。根据当时网上爆出的图片可知,高途的办公场所一度给人一种野外宿营地之感,办公区内除了桌椅等几乎被帐篷占满。

不仅如此,在高途此前的年会上,其甚至在大屏上打出了“拼命工作是科学健康养生的最佳方法”“拼命工作是全身心投入美好的最佳办法”等一系列所谓“拼命工作”语录,令人瞠目结舌。

或许,这些行为便是高途所希望的员工为其尽忠的方式,但“打工人”可以选择尽忠,企业又是否足够值得这么做呢?

7月2日晚间,高途课堂被传整个招聘团队被裁,面试工作全部暂停。据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截图显示,署名为高途课堂HR的人士称,高途课堂面试现已全部暂停,整个招聘团队已被裁。

随后,高途方面回应凤凰网科技称,假的,只是个别地区和业务线的优化。

虽然这次高途官方出面辟谣,但是两个月内接连多次被传裁员,似乎预示高途面临着很大的难题。

6月28日,高途董事长兼CEO陈向东发布公司内部信,承认公司最近确实进行了“部门融合和人员优化”,但表示公司一直在持续加大对于优秀人才的招聘,“员工总人数在过去一个月是持续稳定在增加的”。他称公司账上现金非常充裕,当下的经营效率稳定提升,公司目标在今年Q4实现全面盈利。

从业绩的角度来看,高途的确需要一些盈利才可以重拾全体员工的信心。

一个季度就赔光几年的钱

2019年6月6日,高途集团(改名前为“跟谁学”)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在普遍亏损的在线教育赛道,号称“第一家盈利的K12在线教育上市公司”。

据统计,上市至今两年的时间里,高途遭遇了15次做空,灰熊、香橼、天蝎、浑水等知名做空机构都曾将其作为围猎目标。做空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去年2月至年底的时间段里,这些机构主要指控跟谁学存在刷单、造假、关联交易等问题。

今年3月高途集团官网公告称,在2020年初至年中沽空机构发布了多份针对跟谁学的报告后,公司的独立审计委员会聘请第三方专业顾问,对这些报告的关键指控进行独立审查。目前,内部审查已基本完成。根据商定的范围和程序,内部审查没有发现对跟谁学先前报告的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证据。此外,跟谁学表示,公司将与美国证监会就进行中的调查继续合作,公司无法预测美国证监会调查的持续时间、结果或影响。

“做空机构傲慢了,傲慢不是因为愚蠢,而是他们没有看懂跟谁学,没有看懂一家公司只做一件事也能高速增长并盈利。”谈及外界的质疑,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此前回应。

从业绩表现来看机构的做空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在高途账面上表现并不让人满意。

截至2021年3月31日,高途一季度收入19.40亿元,同比增长49.5%;

净亏损14.2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4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逾10倍。

这一个季度,差不多把高途前几年的净利润都亏掉了。

制图:观点财经

财报显示,高途收入包括两大块。

一块是高途课堂K12在线课程收入为18.163亿元,同比增长62.2%。K12在线课程正价课付费人次为63.2万,去年同期为64.7万人。

二是成人教育板块高途在线,包括语言培训、专业考试、准入考试及其他服务。其一季度收入为1.241亿元,同比降低30.1%。该业务的正价课付费人次为13.5万,去年同期为12.7万人。

至于高途一季度的大幅亏损,则源于业务成本及营业费用的双重增长。

财报显示,一季度主营业务成本为5.715亿元,同比增长101.7%,主要由于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薪酬、教材成本以及租金费用的增加。

制图:观点财经

另一方面,高途的营销成本也十分高,今年一季度共计支出22.89亿,同比大涨202.29%。大手笔花钱营销之后,高途的获客似乎越来越难。

跟谁学创始人兼CEO陈向东算过一笔账,他以机构50元的“入口班”为例称,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获得新用户,机构的获客成本大概是500元到600元,而行业平均转化率是25%,即只有四分之一的体验用户能够最终转化为正价课,因此,线上教育机构真正收获一个正式的学员,获客成本在2000元至3000元。

公司亏损再加上成本持续走高,高途管理层确实需要考虑采取一些动作来扭转颓势了。所谓“降本增效”,无非也就是传统的那几招,降薪、裁员、优化流程、提高自动化水平,或者就是采取外包降低风险等等,所以高途屡传裁员消息其实是管理层焦虑的一种表现。

投资遇冷,上市热潮不减

除了自身的问题,高途所在的整个教育行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管”。

本轮教育板块监管自3月开始,政策不断落地,行动持续推行,每次确定性政策的落地,都会对整个教育板块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4月,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和高思均被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顶格罚款50万元;

5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向作业帮、猿辅导两家机构分别开出250万元罚单,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对新东方、学而思及纳思书院等三家机构分别予以顶格处罚,罚款共计750万元,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对思考乐、蓝天、邦德等三家机构实施顶格罚款,共计700万元;

6月,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等13家机构被顶格罚款,共计3150万元。

至此,业内外都被这样前所未有的强监管措施“震住了”。

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

经中央编委批准,教育部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其主要职责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专门增设教培监管机构,体现了监管层对校外教育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这轮政策推行到底的决心。

资本市场方面,我们通过将港股和美股上市的教育板块成分股取等权重平均值构建指数发现,2021年6月教培板块因政策影响受到重创,进而引发资本市场对教育行业整体的担忧,整个教育板块下跌14.6%,同期恒生指数下跌0.6%;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5%。

细分板块中:

教培板块大幅下跌32.8%;

K12学历教育板块持续受到民促法限制措施的影响,下跌3.9%;

高教板块在民促法利好政策出台后,在5月实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是6月下跌9.4%。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各级政府机构的落实执行,全国范围内针对学科类培训行业的高强度的整治工作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虽然在政策趋紧,资本市场面临寒冬期的情况下,6月前后仍有多家教育机构继续推进上市进程。

5月31日,民办高教机构“通才教育”二次递交港股IPO申请。

6月2日, 机构“岭南教育”更名“华南教育”,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6月8日,在线教育平台掌门教育以交易代码“ZME”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ADS(美国存托股票)11.5美元。开盘后,掌门教育股价即上涨触发二次熔断,股价达20.52美元,涨幅超78%。

6月21日晚间,火花思维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寻求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所以,在线教育的“冰与火之歌”仍在持续,一方面是众教育股股价跌得让人心头发慌,另一方面还有更多人挤破头想上市,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高途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因为不出众、便出局。

参考资料:

深燃:《“抢救”在线教育》

国信证券:《海外教育行业7月投资策略:继续推荐 ,等待教培政策落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